市卫生局上半年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今年以来,全市卫生系统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三争一创”的总体要求和今年“三大攻坚战”的目标任务,面对突如其来的h7n9禽流感疫情,迅速反应,积极应对,在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加强协调,主动配合,加快推进医疗布局和体制优化,不断改善医疗服务,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扎实推进亚青会医疗和食品安全保障准备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一、上半年工作情况(一)科学布局医疗资源,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医院布局和体制优化工作的决策部署,我局立即成立了市卫生系统医院布局与体制优化工作小组,明确了责任分工,制订了工作计划,按时间节点狠抓落实。先后赴上海、深圳、昆明等地考察学习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拟定了《xx市医院布局与体制优化工作(2013-2015年)实施方案》。一是加快完善“4+1+3”医疗布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适应xx区医疗需求,配合建设河西新城、南部新城、浦口新城和麒麟生态科技城四大医疗中心;优化整合传染病防治资源,建设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加快主XX县区优质医疗资源向XX县区延伸,推动市鼓楼医院、第一医院与六合、高淳、溧水三区政府的“院府合作”,鼓励专家“多点执业”,让更多百姓共享优质医疗服务。河西儿童医院占地约130亩,设计床位1000张,2011年10月开工建设,建设进展较快。目前门诊病房楼、感染楼、医技病房楼已经封顶,2014年6月前将如期完成青奥会定点医院建设任务。南部新城医疗中心占地约131亩,设计床位1500张,计划2015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浦口新城医疗中心占地263亩,设计床位1800张,项目分两期建成,一期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2015年建成,目前进展顺利。麒麟新城医疗中心项目仍在与中国医科院商谈,谈判重点在于中第1页共12页国医科院提出划拨300亩土地,由其进行医疗中心的运作。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规模为11万平方米,总投资控制在6亿元以内,市城建集团作为代建单位已介入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在加快五大医疗中心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目前,我市共有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989家、床位4824张,其中三级医院7所(全省共12所)。南京明基医院、同仁医院、江北人民医院、南医大眼科医院等一些上规模、有技术特色的民营医疗机构,为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为了进一步推进“多元化办医”,我局与相关部门联合起草了《xx市关于进一步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拓宽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空间。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机构改制、重组、提档升级。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四大新城、城市XX县区、保障房片区及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医疗机构建设。重点扶持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精神科、儿科等民营专科医疗机构;为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创造良好的环境,从满足医保定点、价格政策等方面给予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三是探索新城医疗中心管理运行新模式。积极研究探索新城医疗中心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民办民营等多元化运营管理模式,实行管办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同时积极推动与各开发建设单位对接。河西新城医疗中心先行先试,将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经验,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成立儿童医院河西分院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行政和医疗负责制,委托市儿童医院运营管理,实行全新的人事、分配、设备耗材等方面制度。组建儿童医院河西分院首届理事会的方案已报市政府待批,理事会成员拟由河西新城管委会代表、市国资委代表、市卫生局代表、管理专家、人大代表及职工代表等9人组成。其他新城医疗中心将参照河西医疗中心的管理模式,逐一研究确定具体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四是推进建立公立医院管理运行新机制。继续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持续推进优化服务流程、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推行成本管理等19项主要任务,认真落实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实行岗第2页共12页位绩效工资制度、完善院务公开制度等16项工作意见,努力实现“三提高一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