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项目:张家界土家族文化艺术的继承与推广特色项目建设计划一、需求论证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张家界便是土家族的主要居住地之一。张家界作为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要大力发展旅游文化,构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体系,必然离不开土家民族文化艺术的渗透与支撑。土家民族文化艺术是张家界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推动张家界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土家族的歌舞民谣、礼仪服饰、风土民俗、岁时节令等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如桑植民歌、白族仗鼓舞、土家摆手舞、土家茅古斯舞、大庸阳戏等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彰显着土家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它是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新文化,需要我们去弘扬、传承与发展。因此,土家民族文化艺术作为民族文化中的精粹,值得我们大力继承与推广。具体说来,由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决定:(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需求。《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土家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大力弘扬土家民族文化,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能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凝聚力,并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二)建设文化强省的需求。《湖南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年)》指出:建成湖南文化高地,是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传播力、文化保障力和文化竞争力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氛围和文化条件。张家界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坐拥湖南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湖南要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离不开张家界土家民族文化艺术的挖掘与推广。(三)丰富、独特的土家文化资源保护的需求。为传承和发扬张家界桑植名歌、土家织锦、蜡染工艺等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张家界提出了“山上保护自然遗产、山下建设文化遗产”发展目标,提出了包括社会文化艺术在内的旅游文化建设计划。土家族有民族语言无民族文字,文化的传承借助织锦、刺绣、雕刻、剪纸、摆手舞、服饰、山歌等形式来完成。这些具有本民族特质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了土家族文化艺术,在社会文化艺术的领域里独树一帜,也成为了张家界旅游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四)优秀传统文化濒临消亡的需求。民族文化艺术等非物质文化生存和发展面临消亡的境地。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意识,提升保护“文化自觉性”的行为成为必然。同世界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土家民族文化也受到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它们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遭遇严重破坏,有的逐渐消失,有的面临着失传。因此,拯救濒临消亡的优秀传统文化亟待进行。(五)传承社会文化,担当社会责任的需要。传统文化遗产面临消亡趋势,作为一所植根于丰厚土家民族文化土壤上的学校,作为张家界地区唯一的一所以“旅游”而命名的省级示范校,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高举民族文化的旗帜,为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让土家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让土家民族文化的种子在祖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溢出醉人的芬芳。二、建设目标形成特色项目建设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人文素养发展相互渗透、高度融合的“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传承土家族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为核心,基于土家族健身娱乐、民俗风情、音乐舞蹈艺术等特色民族文化项目,发掘、整理土家族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编写有关土家传统文化艺术的特色校本教材,将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与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将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和保护与特色课程有机结合,实施“特色课程+特色校园民族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对土家族文化艺术的精髓进行展示、传承、推广与弘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色项目建设体系;通过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武术大师、民歌、民族舞蹈大师、传统工艺大师、地方戏剧的创作表演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