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课前独学学习目标1、学习《白杨》,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学习过程:探究、合作、交流(一)《白杨》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的。(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景物。(2)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使我体会到。(3)我能用横线标出本段哪些句子是动态描写,用波纹线哪些句子是静态描写。2、读课文2至5自然段,课文主要写、、、四个场面,让我体会到。3.讨论交流“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二)《丝绸之路》1.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知道它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了吗?2.第八自然段是从几个方面来描写人物的?表现。3.从“盼望已久”一词中我看出了。4.“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啊!”在文中起到了作用。5.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作用。这座巨型石雕有作用和意义。自我检测1、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风光和()的团结。2、课文通过描绘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进行()、()交流的()之路。三、自学挑战背诵《白杨》第一、二自然段,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