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剑阁县元山小学杨庆勇上好复习课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法。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基础与拓展的关系,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基础,教学目标是难以实现,或达不到预期目标。在复习课中,整理、复习基础知识,使全体学生的基础更扎实,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才能使复习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根据近三年的六年级结业检测的题分析,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粗浅的谈一谈我的看法:一、抓基础,促发展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首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一是概念。1、数的概念(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每年的检测题目里面都会有数的意义、性质、各部分名称、读写法、大小比较、互化等,差不多有10多分的内容,主要分布在填空、选择、判断题中,诸如大数的读写、改写,单位换算。2、数的整除概念,包括整除、除尽、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公倍数、公因数等。3、比和比例的概念,包括比、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比值、最简比等和相关的名词术语,这一块知识主要在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中一般近几年都在6到9分左右。4、式的概念,包括等式、不等式、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这块内容一般在填空,选择,判断中有出现最多3、4分,主要分值放在计算题里一般有4到6分,2至3道题。5、几何知识,包括图形名称、性质、特征和分类,有关图形的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等概念和计算公式,还包括量和计量单位、进率,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部分每年考试题目的分值要差不多将近20分,分别分布在各类题目里,尤其是操作题,应用题里、分值高,学生易错,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把容易混淆的内容概念区别开来。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再如小数、分数、除法的基本性质的区别与联系,圆锥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联系和区别等等。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反馈教学。比如:a的3/5与b的1/4相等,比较a、b大小(a、b都不为零)。解答完这个题,再给学生出一道题: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数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数谁多谁少?稍微这么一改,有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应提示学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级的名称,它同a、b有何联系?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导。比如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计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这些知识在历年的考试中页有所体现,因此我们也应引起重视。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学生们容易混淆,要从整数乘法入手,看学生是不是写成几个数相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他们的意义。五是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连基本加减乘除计算都算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老师普遍认为是学生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式子,进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简便方法,用什么样的方法等;其次结合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计算。二、抓重点、破难点小学六年来所学习的知识点很多,绝对不可能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对各部分知识复习,既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定理、性质,又要熟记数量关系、法则、公式、计量单位的进率等。那就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小学所学数学知识中,计算和应用题就应该是复习重点。要突破这两个重点,就需要坚持每日进行计算的练习,提高速度和准确率。其中简算是计算中的一个难点,必须通过多接触、多练,提高技能。(我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准确度,我在前面是坚持让学生每天做两道口算,两道普通笔算题,两道方程,两道简便运算,但不是让所有学生做,而是实施一帮一,一个成绩好一些的给稍微落后一点的同学出题、选题,做好后由好一些的同学批改,这样既给好学生机会,也使他们有成就感,同时又达到全体练习的目的,学生也不反感。)只有通过让学生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反馈教学,让学生把方法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计算准确率就高了。应用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