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农技人员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实践中担当重要角色,为进一步解决好我县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按照县领导要求,由县农办牵头,农业、水务、林业、农机、蔬菜五个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赴八个镇(街道),采取听取汇报、大户座谈、现场查看等形式,对全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广泛、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2006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我县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了综合设置,除乡镇兽医站为县畜牧局派出机构外,合并农技、种子、林业、水利、蔬菜等站所,按照7-9的编制成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财、物归乡镇政府管理,县级业务部门承担技术指导。目前镇(街道办事处)农技推广人员总数112人,其中有编制人员56人(在编在岗人员43人,在编不在岗13人),在岗不在编56人,各占50%,30岁以下农技推广人员仅2人,占农技推广人员总数1.79%。全县平均每万人农技推广人员数为3.1人,平均每万亩耕地农技人员数为2.3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农技人员结构越来越多样化。从调研情况看,全县从事基层涉农农技服务人员共211人,主要存在以下五种类型:一是专业型43人,包括镇(街道)在编在岗农技人员,占全县基层农技服务人员比例20.4%。二是兼业型13人,包括镇(街道)在编不在岗人员,占总数比例6.2%。三是临时型56人,包括镇(街道)在岗不在编人员,占26.6%。四是外引型28人,主要包括外聘技术员、专家、科技大户等,占总数13.3%。五是本地型,71人,主要包括农村土专家、技术带头人,占总数33.7%。从数据上看,在编在岗农技人员仅占20.4%,远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二)农技人员服务领域越来越广泛。随着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县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品牌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现代农业载体不断涌现和壮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仅靠“一张嘴、一支笔、两条腿、一块黑板”的推广形式已渐渐第1页共8页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向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服务途径转化,服务范围、技术含量、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实际生产中看,产业化经营对农技推广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技人员已经不是单纯得推广简单农业技术,推广高效品种,而是要肩负把上级强农惠农政策传入乡村、把农业产业化项目带进农户、把最新科技成果转化到田间地头的重任,农技推广服务已呈现交叉式、立体式、高端式、全覆盖等表现形式。(三)农民盼技术、想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近年来,我县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现代化,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00多元。从调研情况看农民目前已不局限吃穿条件的改善,更多的是想得到公益服务设施、生活环境、家庭消费等多样化要求,农民想从农业内部获得的收益幅度更大,在尝到走高端、高效、优质农业路子的甜头之后,更希望得到新政策、新信息、新项目、新技术。据统计,近两年,全县农村高薪聘请外地技术员、科技大户、企业老板人数达到55人次,农民自发组织外出学习5000人次,玫瑰镇南石村67岁赵学文,四十年倾心玫瑰产业,始终不渝研究玫瑰带领群众致富,成为全县农民致富的楷模。(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越来越高。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源泉。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就是将蕴藏其中的巨大的潜在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真正成为农民的实用技术,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目前通过基层农技人员的努力,全县已普遍推广了肥水一体化、蔬菜三膜覆盖、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生物秸秆反应堆、防虫网杀虫灯等众多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洪范池镇果树技术推广协会,无偿向农民推广了“修金高效种植模式”应用该技术的农作物平均增产35%以上;玫瑰镇夏沟村刘来远研究成功了玫瑰“富民修剪法”,并获得国家专利,增产幅度达30%。(五)基层农技人员服务热情越来越高涨。农技推广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直接进村入户,深入到田间地头是农技人员的重要职责。从调研情况看,乡镇第2页共8页农技人员在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