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空气一、教学目的:1.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认识无色、无味、能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2.初步具有观察空气的客观存在和观察空气的性质的能力。3.具有勇于创新、乐于合作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2.认识空气的有关性质。难点:记录、叙述实验现象。三、教具准备:教师准备:玻璃杯、水槽、气球、塑料袋、实物投影小组准备:扇子、降落伞、玻璃杯、粉笔、塑料袋。四、教学课时:1五、:谈话导入——提出问题——实验设计——交流完善——进行实验——交流表达——得出结论——拓展延伸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导入部分:二、新课活动:1.认识我们的周1.谈话:在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一种我们一刻也离不开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2.对,(板书:空气)讲述:空气不但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它还能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情,在这个教学单元里,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空气的知识。1.提问:我们的周围有空气学生说:空气回答:有明确本单元要学习研究什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围有空气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找一找空气。(出示材料)老师这给你们准备了四种材料。(简单介绍)2.讲述:小组讨论,你们怎样使用桌上的材料进行实验,证明我们周围有空气。3.提问:谁来说一说,你们组选择用那种材料,怎么用?4.讲述:根据实验内容老师这有一个表格,根据你们组选择的实验内容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你们看到什么现象,这说名什么,记录5.实验要求:(1)实验时,组长要分好工,例如:这个实验由谁做。实验时其他同学观察,然后讨论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再选一名同学把本组讨论的结果记录在表格里。(2)做完一个实验先记录,再进行下一个实验。6.谈话:到旁边的桌上选你们实验要用的材料。选好后组长分好工就可以实验了。(每组先选一到两个实验)7.指导汇报:小组讨论选材料。学生汇报。组长选实验材料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利用以有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2.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提问:你选用的是那种材料实验的,怎样证明周围有空气存在?8.谈话:在我们生活中你还看到那些现象能证明我们周围有空气?7.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空气存在任何有缝隙的地方。8.谈话: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实验。(出示玻璃杯)问:杯中有什么?9.演示:下面老师把杯子倒扣在水槽里,当把玻璃杯一歪时,观察杯口出现了什么现象?10.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什么?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周围存在着空气,但刚才老师问杯子里有什么的时候,很多同学说什么也没有。为什么?你认为空气是什么样的呢?谁能来说一说。2.谈话:同学们说的对不对能?看老师这也有几句话是对学生汇报。(每种材料选一名同学汇报)学生说生活中有空气的现象。回答:什么也没有。学生观察后回答。回答:说明杯子里面有空气。根据以有知识说空气的特征。培养实验能力。认识空气是客观存在的。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归纳概括。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进一步认识空气的存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下面实验作铺垫。空气特征的叙述。(出示题)但只有一句是对的。怎样才能知道哪句话是对的呢?我们可以怎么做?3.谈话:好,我们怎样实验呢?上一单元我们研究的是有关水的知识,想一想我们用了那些方法。(板书:看、闻、尝)3.讲述:今天我们继续用观察水的方法来观察研究空气有什么性质。4.谈话: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的研究空气。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塑料袋、气球,想一想你利用哪种材料证明空气的哪个特征。5.发材料。6.提要求:先看再闻,一个特征一个特征的验证。最后小组讨论判断那句话是对的。7.组织汇报:先说你们组是怎样实验的。再说通过观察研究认为那句对。回答:用实验验证。回答: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认识水的。指名说:用塑料袋兜住空气看它的颜色、闻气味等。用气球验证空气有没有形状。组长领材料。学生分组实验一组汇报。其他组补充。明确学习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实验能力和选材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