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道德教育现状和教育对策研究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群体的问题,而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走向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研究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相应地提出一些改善建议和应对措施。通过研究找出其问题所在,不仅可以使社会对中学生的道德状况有一个科学和全面的认识,而且还能为中学的道德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中学道德教育的时效性。同时,也可以让中学生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唤醒自身进而有针对性地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关键词:中学生;道德现状;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中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核心内容,对提升中学生道德水平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尤为迫切。在当今这个以物质为主导的社会,培养中学生的良好道德既是我们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学生立身做人的内在需要,可以说对整个国家和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深远意义。本文试图从当代中学生道德现状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探寻造成中学生道德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当代中学生道德问题的教育对策,从而使社会对这个群体的道德水平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一、当代中学生道德现状当代中学生道德主流是好的,道德现状呈良性发展趋势,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的那样:“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应当说现在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中学生整体的道德现状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以改善。当今中学生的道德现状的特点,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道德认知与行为相脱节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接触社会中种种现象的机会远大于以前的任何时代,无论是社会的光明面还是阴暗面他们都能尽收眼底。对于社会上的好人好事,虽然不少中学生表示对此很尊敬,并认为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但是如果当这样的情况真真切切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退避。同时他们还能很明确地认识到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而且对于社会上那些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相当的反感和鄙夷,但是一转身,自己就不自觉地成为这些自身不屑行为的行动者。这种在观念上认可道德要求的合理性,却并不付诸于行动或不按道德要求去行动,即所谓“知而不行”、“知而错行”。比如有的同学在新学年伊始,拿着父母给的学费不交到学校或零花钱到处“炫富”,甚至请几个好哥们一顿海撮,或者跑到网吧上网打游戏,最终将钱花光了才肯罢休。再如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脱口而出,网络语言层出不穷,学生反而觉得很时髦。同学们对这种做法不认可,但是往往又不自觉的去做了。这种与德育目标完全背离2的现象成为中学生道德行为中的标志性和普遍性问题,值得道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反思。(二)学习道德缺失现象严重对中学生的道德现状进行研究,就要将目光投向和中学生朝夕相处的中学校园中。大多数学生在在进入中学校园之前,往往都是希望通过接下来几年的学习,能够汲取到一些有用的知识,以此来适应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但是在真正进入中学校园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学生做作业可谓天经地义,但是据调查发现,中学生现在不是做作业,而是抄袭作业,这个现象在各个中学普遍存在。和中学生关系最紧密的课堂也经常上演一幕幕令人堪忧的现象:旷课、迟到、早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