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物理教研组电子教案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授课时间:2019年5月16日授课老师:李丽指导老师:唐强课题§7-2功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理解功的概念,正确应用功的公式计算2.知道功是标量,正确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本质含义。3.知道总功的两种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推导功的公式,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论证能力。2.通过求解分力做功、总功做功等问题,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的解题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所列知识的探究使学生不仅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掌握探究物理学科知识的方法,并与学习其它学科知识和生活技能的方法融会贯通,达到不仅教书、而且育人的目的。2.工作、学习都要讲效率,“正功”“负功”可以促使学生的勤奋向上思想意识,合作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教学重点明确引入功的物理定义,掌握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正功与负功的含义,体会功是标量。教具或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苹果、纸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手写)新课导入小游戏:苹果、纸分析物体的功与能量的关系结论: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教学过程一、功1.定义: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进行总结: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思考:人是否对物体做功?3.功的大小计算:在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l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22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物理教研组电子教案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算?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W=Fs。至此作出如下板书:W=Fl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1J=1N·m就此再进一步提问:如果斜向上拉滑块,这种情况下滑块沿位移方向的F是多少?至此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分解成一个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力,竖直方向上力不做功,所以力的作用效果就是在水平方向,所以Fcosα,再根据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W=Flcosα就此指出,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与力F的大小、物体位移l的大小及F和l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α有关,且此计算公式有普遍意义。至此作出如下板书:W=Flcosα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思考:辨认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的夹角?二、正功和负功(1)首先对功的计算公式W=Flcosα的可能值与学生共同讨论。从cosα的可能值入手讨论,指出功W可能为正值、负值或零,再进一步说明,力F与s间夹角α的取值范围,最后总结:当0°≤α<90°时,cosα为正值,W为正值,称为力对物体做正功,或称为力对物体做功。当α=90°时,cosα=0,W=0,力对物体做零功,即力对物体不做功。当90°<α≤180°时,cosα为负值,W为负值,称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2)与学生一起先讨论功的物理意义,然后再说明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正功的意义:表明此力的效果是促进物体的运动,是动力;负功的意义是:表明此力的效果是阻碍了物体的运动,是阻力。(3)功是标量,正负不表示方向,也不代表大小,只表示力对物体运动起推动作用还是阻碍作用。思考:比较-8J的功与5J的功大小?三、求总功两种计算方法1.求各个力的功,再求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即:W合=W1+W2+W3+……2.先求合外力,再求总功,即W合=F合lcosα四、例题讲解一个质量m=150kg的雪橇,受到与水平方向成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50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l=5m,雪橇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阻=100N。33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物理教研组电子教案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1)求各力对雪橇做的功?()(2)求力对雪橇做的总功?五、练习图甲:一个质量m=50kg,F=2N的拉力水平拉一个物块走了5m,求拉力所做的功?图乙:若给出F=100N,l=5m、=30°,请计算F对物体所做的功?六、作业P591题P602题课堂小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