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限时集训(五)(运动变化)复习策略:运动变化型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它能有效的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动变化型问题就其知识结构而言,它常常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是数形结合的完美表现,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多变性。解决这这类型问题的策略是:1.动中求静,在运动变化的问题中探索问题中的不变性;2.动静互化,抓住“动”的瞬间,使一般情形转化为特殊问题;3.以动制动建立图形中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通过研究运动函数,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变动元素的关系,总之解决运动变化问题的关键要善于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图形,以不变应万变。考题热身:1.某人驾车从A地上高整公路前往B地,中途在服务区休息了一段时间.出发时油箱中存油40升,到B地后发现油箱中还剩油4升,则从出发后B地油箱中所剩油y(升)与时间t(小时)之间函数大致图形是()2.把点A(-2,1)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B,点B的坐标是()A.(-5,3)B.(1,3)C.(1,-3)D.(-5,-1)3.如图,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2),⊙C的圆心坐标为(﹣1,0),半径为1.若D是⊙C上的一个动点,线段DA与y轴交于点E,则△ABE面积的最小值是()A、2B、1C、Error:ReferencesourcenotfoundD、4.如图,⊙P与x轴切于点O,点P的坐标为(0,1),点A在⊙P上,且在第一象限,∠APO=1200,⊙P沿x轴正方向滚动,当点A第一次落在x轴上时,点A的横坐标为。(结果保留π)。5.如图所示,半圆AB平移到半圆CD的位置时所扫过的面积为。6.如图,1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形纸片,AB=6cm,沿着垂直于AB的半径OC剪开,将扇形OAC沿AB方向平移至扇形O′A′C′,如图2,其中O′是OB的中点,O′C′交BC弧于点F.则BF弧的长为。7.如图1,在Rt△ABC中,∠ACB=90°,点P以每秒1cm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折线AC-CB运动,到点B停止。过点P作PD⊥AB,垂足为D,PD的长y(cm)与点P的运动时间x(秒)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当点P运动5秒时,PD的长是cm。A.1.5B.1.2C.1.8D.28.如图①,在Rt△ABC中,∠C=90°,AC=6,BC=8,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C向点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边CB向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D∥BC,交AB于点D,连接PQ,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直接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QB=______,PD=______;(2)是否存在t的值,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如图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出线段PQ中点M所经过的路径长。9.在△ABC中,BA=BC,∠BAC=α,M是AC的中点,P是线段BM上的动点,将线段PA绕点P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PQ.姓名:姓名:(1)若α=60°且点P与点M重合(如图1),线段CQ的延长线交射线BM于点D,请补全图形,并写出∠CDB的度数;(2)在图2中,点P不与点B,M重合,线段CQ的延长线于射线BM交于点D,猜想∠CDB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并加以证明.10.如图(1),△ABC与△EF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与DE重合,AB=AC=EF=9,∠BAC=∠DEF=90°,固定△ABC,将△DEF绕点A顺时针旋转,当DF边与AB边重合时,旋转中止.现不考虑旋转开始和结束时重合的情况,设DE,DF(或它们的延长线)分别交BC(或它们的延长线)所在的直线于G,H点,如图(2)(1)问:始终与△AGC相似的三角形有;(2)设CG=x,BH=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只要求根据图(2)的情形说明理由);(3)问:当x为何值时,△AGH是等腰三角形.1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cm,BC=8cm.P为BC的中点,动点Q从点P出发,沿射线PC方向以2cm/s的速度运动,以P为圆心,PQ长为半径作圆.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s)(1)当t=1.2时,判断直线AB与⊙P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已知⊙O为△ABC的外接圆.若⊙P与⊙O相切,求t的值.12.如图,抛物线y=-x2+x+1与y轴交于点A,过点A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B,过点B作BC⊥x轴,垂足为点C(3,0).(1)求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2)动点P在线段OC上,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向C移动,过点P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