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汇编(8篇)目录1.把握契机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山东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22.夯实基础固牢根本全面提升综合应急救援实战能力63.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系统治理推进应急管理能力新跨越104.坚持固本开新聚力转型强能全面锻造新时代消防救援机动劲旅155.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推动安徽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196.突出“早、准、快”全力打赢防汛防台风硬仗247.以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的实绩实效护航高质量发展298.着眼“两个根本”注重“三个突出”全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34把握契机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山东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2023年,山东省地震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主题教育引领服务社会发展,妥善应对平原地震“大考”,着力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提升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能力,全省防震减灾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实施赋能增效促发展(一)主题教育重实效。我局坚持高站位思考、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深化理论武装凝心铸魂、深入调查研究实干担当、深刻检视整改破解难题,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度推进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面对如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地震系统影响力的现实问题,编制实施了《山东省地震局赋能增效促发展实施方案》,把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谋篇布局到山东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各领域。(二)特色服务创品牌。一是推动韧性城市建设。选取济南凤凰黄河大桥、黄河公路大桥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将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于济南、青岛等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从源头做好地震安全服务保障。二是服务海洋强省建设。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建海洋地震监测与前沿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出台加强海洋地震工作服务海洋强省建设的意见,打造特色发展、融合发展的海洋地震工作新格局。三是提升矿震灾害防范能力。联合能源部门开展煤矿灾害风险治理研究,推动实施煤矿专用地震台网数据共享,持续开展非天然地震监测分析服务。四是树立“山东基地”品牌。为省委党校主体班次学员开展应急培训,高质量完成地震应急救援技术培训16期1047人,开展公众逃生避险培训服务5000余人次。五是创新数字科技产出。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综合性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面向政府、公众和行业提供14项服务产品;制作地震系统首部自主研发创作、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4党影片《奇妙的地质之旅》;完成防震减灾数字科普馆建设,设立展项110余项,数字化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三)基础业务强支撑。一是提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山东省建有1600多个地震监测站点,台站工作人员坚持以站为家,默默坚守,站网运行率常年保持在99.6%以上。目前,山东内陆地区地震监控能力达到1.5级,部分地区达到0.8级。国家预警工程山东子项目完成验收,逐步形成秒级预警、分钟级烈度速报能力,为国核示范电站提供预警信息服务。二是提高震灾风险防治水平。有序开展安丘—莒县活动断裂探查和济南、威海、临沂等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编制了山东省1∶25万地震构造图,为建设工程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大力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两项重点工程,摸清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强化设防管理,依法依规审定批复重大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参数。二、坚持“两个至上”,高效应对平原5.5级地震德州平原5.5级地震是近年来我国大陆东部地区发生的最大一次破坏性地震。地震发生前,山东已连续28年未发生破坏性地震。特别是德州市,有历史记载以来从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此次平原地震对我省防震减灾工作是一次重大考验。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高度重视,提请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国家抗震救灾四级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一线指挥调度。山东省委省政府迅疾作出部署,启动省级抗震救灾三级应急响应,省委书记林武第一时间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部署,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提出明确要求,并于当天赶赴平原县召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