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刘台芳东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邮箱:liutaifang@126.com博客:http://liutaifang.ms0769.com电话:13650412769一、识字教学的重要性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旦→日一,下边的“一”表示“地”;显→日业”(“业”,表示地上有茂密的树木,“日”已上树梢,太明“显”了;好→有女有子谓之好;教→孝是教之始,教书育人之意;有→“”表示手,“月”表示肉。“有”字原意“手下有肉”,有肉吃就不会挨饿;噪→表示树上有许多小鸟在叽叽喳喳的叫。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部。正所谓人生识字聪明始,汉字与人的发展关系之重大,由此可见一斑。一、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生应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而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会写,识字量占小学阶段的60%,平均每学期大约要认识500个左右的汉字。所以,低段的识字教学尤为重要二、识字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者曾对北京一所中等水平的小学的3个毕业班进行了一次汉字常用字测试,测试内容选自国家规定的小学生必须掌握的2500个常用汉字。其结果表明:学生平均错误率为24.97%,最好者错误率为8.9%,最差者错误率为57.4%;平均识字量为1876个,最好者2278个,最差者1065个。可以说,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二、识字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对大学本科一、二年级学生语文能力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是目前大学生在语文能力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该调查从1988年9月国家语委制定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选出9个高频度字和1个表外高频度字,组成5个词,请调查对象为这些词注音,以考证该人群对常用汉字的认读能力。结果显示:全标注正确的为0,正确标注6-9个字的占57%,正确标注3-5个字的占41%,仅仅表对2个(包括2个)字以下以及全错的占2%。关于错别字问题,调查数据显示,35%的大学生经常写错别字,70%的学生对外界错字不敏感。三、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形近字读错写错用错。如“坚”与“竖”、“陪”与“部”、“碗”与“豌”等。我们发现,在三年级的学生中,也同样有人“部”“陪”不分,将“部长”误写成“陪长”,闹出了不该有的笑话。二是同音字模糊。如“慕”“墓”“幕”“暮”等。有不少学生将“羡慕”的“慕”误写成“幕”或“暮”。而像“辩”“辫”“辨”这样的同音字误用率则更高。三是多音字混淆。如“埋”的读音有“mái”“mán”两个。个别班级竟然有三四个学生将“埋怨”一词中“埋”的拼音注成“mái”。四是多笔少画严重。如将将“吟”右边写成“令”,将“试”多写一撇,将“厌”少写一点。五是书写马虎潦草。主要表现在书写的美观、整洁程度以及书写速度方面。四、学生的问题根源在教师“六重六轻”现象:一是“重老师的教,轻学生的学”二是“重字音认读,轻形义整合”;三是“重单个识字,轻相互联系”;四是“重机械识记,轻兴趣激发”;五是“重识字教学,轻写字教学”;六是“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拓展”。五、继承识字教学的传统继承传统1、分散识字;2、集中识字;3、注音识字;4、字族文识字;5、字理识字;6、韵语识字;7、诵读识字;8、经典识字(三、百、千);9、中华字经识字)六、遵循汉字的规律遵循汉字规律“六书”的基本知识:汉字造字法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文字学家研究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当属造字方法,假借和转注实为用字方法,故有“四体二用”之说。象形——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主要类型有:独体象形:山水鸟牛交接象形:果眉瓜石指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写一二笔作为符号,以此指明所要说明的事物。如“本”,在象形字“木”之下加一短横,特指“木”之根,引申为根本。如“上、下”,以“一”为基线,再用点划符号处其上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