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政治备课本《政治生活》时间:2013年3月18日(第四周)任教班级:9、10、11、12、13、14课时:1课时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2、正确理解基层民主管理中公民民主参与的形式。3、联系实际分析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作用。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验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教学重点]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参与的形式和作用。[教学难点]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参与的形式和作用。[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从“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中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我国最基层的组织是农村和城市的小区。民主管理要想真正的得到实现,首先就应该在农村和小区这两个中国最基层的组织中实现。探究与共享:(1)在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机构是什么?(分别是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2)从上述“村民道德评议会”的活动看,村民是如何通过基层民主自治机构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村民通过村民委员会发表意见,对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参与管理,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3)我国发展基层民主有什么重大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可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二、新课教学(一)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23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这些材料展示了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发展进程。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作为我国基层民主的自治机构,是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务重要实践形式,得到了国家法律和制度上的保证,对于保障、扩大基层民主有重要意义。1、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24页内容,说明农村的基层民主形式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1)含义: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在村民委员会的带领下,广大农民实行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管理村务的本领,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2)村民自治的内容:选举: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委会干部。这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决策: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管理: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这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里日常事务的有效途径。监督:运用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监督村干部和村委会的工作,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4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主要方式有,理财小组检查监督,村务公开,民主质询会等。(3)注意几个问题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其设立目的是让村民自我管理本村日常事务,其最高代表是村委会主任;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民在民主管理上的伟大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它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2、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内容,说明城市的基层民主形式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和作用?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1)含义:居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