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省保密知识教育培训考试(含答案)一、判断题(20题)1.因工作需要携带涉密载体在境外驻留时,应当选择符合安全保密要求的场所;每次离开驻留场所前,应当进行彻底清理,确保不遗留任何涉密载体。A.正确B.错误2.智能手机具有视频通话、宽带上网、位置服务、大容量数据存储处理等多种功能,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存储信息被窃取利用、用户位置被定位跟踪等安全隐患。在涉密会议和涉密重大活动中,只要不使用手机录音录像功能,就可以带入手机。A.正确B.错误3.国家秘密标志是一种法定的文字与符号标识,用以表明所标识的物品所承载的内容属于国家秘密。若领导要求传达学习某份涉密文件,可以遮盖涉密标志后拍照并在微信群中发布。A.正确B.错误4.1948年5月,中央保密委员会在西柏坡成立,这是党的历史上最早统一领导保密工作的专门组织。A.正确B.错误5.下级机关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以上级机关单位名义制发的,由上级机关单位负责解密,下级机关单位不可以就该国家秘密提出解密建议。A.正确B.错误6.未达到涉密岗位确定标准但接触知悉少量国家秘密的人员,必须确定为涉密人员。A.正确B.错误7.通过架设伪基站,能对周围的手机通信进行窃听和截获。A.正确B.错误8.声音信息是涉密场所的重要涉密信息形式。A.正确B.错误9.沈安娜是著名的红色女特工,承担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等重要会议的速记工作,为党中央搜集了国民党政府发动反共高潮,企图破坏《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等重要情报,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A.正确B.错误10.针对无线窃听,可通过建设电磁屏蔽室等方式进行防范。A.正确B.错误11.手机在关机状态下,窃密者就不能通过手机进行窃密。A.正确B.错误12.上岗前已接受保密教育培训的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人员,在岗期间无需再进行保密教育。A.正确B.错误13.文件、资料汇编中有密件的,应当对各独立的密件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作出标志,并在封面以汇编文件中的最低密级和最短保密期限作出标志。A.正确B.错误14.根据涉密人员管理有关规定,由涉密岗位调整到非涉密岗位的,应当执行脱密期保密管理要求。A.正确B.错误15.机关单位要保证涉密人员每年接受不少于4个学时的保密专题教育培训。A.正确B.错误16.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分为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A.正确B.错误17.在未采取安全保密防护的情况下,禁止在涉密网络和非涉密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A.正确B.错误18.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照保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A.正确B.错误19.激光窃听器由于难以隐蔽、窃听效果差,未能被情报机构广泛应用。A.正确B.错误20.工作需要原则和最小化原则是确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基本原则。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30题)21.机关、单位应当加强涉密信息系统的运行使用管理,指定()负责运行维护、安全保密管理和安全审计,定期开展安全保密检查和风险评估。A.专门机构或者人员B.性价比高的机构C.行业领先机构D.外资企业22.某单位集体学习涉密文件时,涉密人员赵某偷偷用手机将文件部分内容拍照《(已遮挡国家秘密标志)发送给好友钱某。钱某收到文件照片后,就相关内容与赵某及其他朋友和同事进行了讨论。关于赵某和钱某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赵某虽然是在遮挡住国家秘密标志后,将涉密文件部分内容拍照发送给钱某。但此举不过是掩耳盗铃,赵某的行为仍然属于属于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B.赵某和钱某传播涉密文件的范围仅限朋友和同事,只要相关信息没有被境外间谍获取,其行为就不构成违规C.赵某和钱某传播扩散涉密文件,造成国家秘密泄露,应受到查处D.关于赵某和钱某的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和情节轻重,确定两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23.以下不属于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内容的是()。A.拟公开的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B.拟公开的信息是否涉及工作秘密C.拟公开的信息是否涉及个人隐私D.拟公开的信息是否准确完整24.以下不属于保密违法行为的是()。A.私自买卖涉密地图B.利用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存储、处理绝密信息C.将涉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D.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涉密载体进行销毁25.印刷、复印等行业在复制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