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妇联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总结近年来,XX县区妇联把基层妇联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固本强基的战略重点,紧跟形势,把握时机,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优化妇联干部队伍结构,提升妇联干部层次。全市14个镇妇联主席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10人为本科文化,平均年龄34.6岁;215个村妇代会主任中的50.3%达到大专以上文化,40周岁以下的占92.7%。干部队伍活水潺潺,妇联工作生机勃勃。一、在配备上量质并重1.足额配备,做到应配尽配。随着公务员管理的日趋规范,党政机关凡进必考,不少乡镇行政性质的中层干部数少于行政岗位数,部分妇联干部被安排到其它岗位应急。针对这一情况,市妇联积极争取市领导和组织部门的支持,主动与有关镇领导沟通,使各镇妇联工作人员的定岗职务一律为妇联主席(副主席),兼任其它职务不得超过半年,从而保证了妇联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妇联工作的高效。2.严格把关,做到好中选优。在确定妇联干部人选时,市妇联充分发挥条管功能,或由市妇联拿出建议名单推荐给同级党委,或在党委初步确定候选人后,由市妇联先期进行考察。在具体操作时,把好三关。一是知识层次关。新任镇妇联主席原则上为本科以上文化,新任村妇代会主任原则上为大专以上文化;二是年龄结构关。新任镇妇联主席原则上不超过32周岁。新任村妇代会主任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三是工作表现关。新任镇妇联主席原则上在股级岗位工作不少于1年,具备较强的工作、组织、协调能力,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新任村妇代会主任应具有为妇女群众服务的满腔热情,工作作风踏实,有胜任妇女工作的能力。3.放宽眼界,做到修池蓄水。从2007年起,市妇联就建立了新录用女公务员、进村工作女大学生、其它女性镇部门干部、其它女性村干部、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女致富能手六类女性人才档案,作为镇、村两级妇联干部的蓄水池。经过不断的调整充实,到2007年底,建档人数已达1385人。目前在职的妇联第1页共4页干部中,有5名镇妇联主席、114名村妇代会主任的人选来自人才库。二、在培育上内外兼修1.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我们首先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基层妇联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组织她们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群团工作尤其是妇女工作的期望和要求,聆听妇女群众对妇联工作的呼声和建议,使她们树立起群团工作无小事,妇女工作当有为的信念;二是加强知识技能培训。将培训内容拓展到实用技术、维权和法律知识、高新科技等各方面,同时注重提高培训层次。每年我们都分别举办农村和城镇妇女干部培训班,邀请省、市专家授课。三是提高妇联干部的学历层次。从2006年起,市妇联连续3年与市农干校联合开办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班,参加培训妇女干部128人。2007年初,又与市委党校联合开办了妇联干部法律本科班,计划每届招生30人。四是强化协调管理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我们为每位镇妇联主席订阅了《领导科学》杂志,两次邀请盐城师院的教授进行女性社会心理调适的讲座。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优秀妇联干部的事迹,在大丰妇女网站设立妇干风采专栏,表彰各类优秀妇女干部200多人次,树立了妇联干部的良好形象。2.内立精神外塑品牌。市妇联借鉴企业文化的精华,引导妇联干部在认真审视妇女运动轨迹,总结我市妇女工作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妇联精神作出了同心同德,立志高远,与时俱进,勇创一流的诠释。在妇联精神的指引下,广大妇联干部争做学习型、创新型、群众型干部,在社会上打响了妇联人的品牌,较好地起到了用精神聚人心,用精神促发展的作用。3.内加压力外创环境。市妇联在妇联干部管理上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了基层妇女工作月报制度、妇联创新工作申报制度、年终单项考核制度,在工作中时常给基层妇联干部指路子、出题目、压担子,并将工作实绩与安排学习、推荐重用、评选先进等挂钩,激发了妇联干部踊跃争先的动力。三、在流动上进出协调1.加强妇联协管功能,加大妇联干部转岗交流力度。为了切实改变妇联干部队伍老面孔不变,新面孔难见的现象,市妇第2页共4页联对按规定任期已满,有待流动的镇妇联主席的个人专长、交流意向等进行调查摸底、分类梳理,及时向党委、组织部门推荐,使其有序流动。2006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