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免疫程序《仅供参考》一、猪瘟1、种猪:每胎产后25日龄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各免疫一次。每次6头份。2、仔猪:25日龄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4头份,65日龄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疫接种6头份;3、后备种猪:留种后,立即免疫接种一次6头份。4.公猪每年免疫三次,每次注射6头份。二、口蹄疫:高效灭活苗1、小猪,首免70-75日龄,次免90日龄,每次2毫升。2、种猪,每年三次,每次后海穴注射3毫升。3,后背种猪,留种后,接种一次后海穴注射3毫升。4,公猪每年免疫三次,每次后海穴注射3毫升。三、猪细小病毒病:1、种猪:每胎产后10日龄免疫一次,每次一头份。2、后备种猪:配种前一个月免疫两次,每次一头份。四、猪乙型脑炎:种猪、后备母猪每年4月份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免疫接种一次。五、猪伪狂犬病:1、种公母猪,每年免疫三次,每次1头份2,后背种猪,配种前免疫一次每次1头份。六,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全场种猪,后备猪每年9月统一免疫一次,每次1头份。猪场生物安全工作漏洞集约化畜牧业对生物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行业对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及相应的应用技术研究与集约化发展速度很不匹配,很多所谓的生物安全措施只是一定程度上的“形式主义”。一些做法也只能是寻求一种“心理安慰”。一、按照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畜禽就安全了,消毒不消毒并不重要。实际上,免疫不是医治百病的干金良方。免疫后机体应答产生了一定水平的抗体才可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而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水平会受到免疫时间及免疫方式、疫苗质量、疾病感染压力、动物健康水平、饲料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按设定的程序进行免疫只是畜牧场生物安全措施的关键步骤之一。二、消毒药定期轮换使用,才能避免抗药性的发生。消毒药是否轮换使用取决于所使用消毒药的杀菌机理。所选用的消毒药的杀菌机理是穿透性杀菌方式,则不会产生耐药性的问题。穿透性杀菌方式下,消毒药直接穿透细菌或病毒的细胞膜,氧化细菌、病毒内的脂质、蛋白成分及DNA而杀灭细菌、病毒,一旦消毒药接触到细菌、病毒,即可完成杀灭过程。细菌、病毒没有机会对消毒药产生适应性改变(通过变异以适应)。具有穿透性杀菌功能的消毒药有:过氧化物类(如:卫可、过氧乙酸等)、卤素类(二氧化氯、漂白粉、碘制剂等)。所选择的消毒药的杀菌机理是接触性杀菌方式,则易于产生耐药性的问题。该类消毒药在杀灭细菌、病毒时需要在其周围有一定的有效浓度,当其周围的消毒药浓度不致以杀灭细菌、病毒时,细菌、病毒就会对其产生适应性改变(变异)而产生抗药性。具有接触性杀菌功能的消毒药有:季铵盐类(癸甲溴/氯胺、苯扎溴胺等)、酒精类、醛类、酚制剂等。消毒药轮换应遵循的原则:根据畜牧场面临的生物安全情况确定。三、高压水冲洗房舍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清洁效果,再配合彻底的消毒即可高枕无忧。高压水只能冲走附于舍内表面的有机物,排除至舍外,对其它车间或整个生产区带来新的污染。舍内墙面、设备表面的生物膜仍会持续对生产产生不良影响。猪舍空气清洁度调控技术猪舍既是猪群的生活环境,又是饲养人员的工作环境。改善猪舍小环境的质量,不论是对动物福利、增加猪群生产性能、提升员工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规模化猪场都积极提倡调控好猪舍“三度”,即温度、湿度和空气的清洁度。温湿度的调节已经较为完善且已形成一定的标准,我们主要来谈谈空气洁净度的含义、如何界定以及相关的调控技术。猪舍空气清洁度空气清洁度应当包括洁净度和清新度两层涵义。空气洁净度是指洁净环境中空气含悬浮粒子量多少的程度,如猪舍中空气所含悬浮颗粒物的多少;空气清新度是空气中各存在气体的比例,比如猪舍空气中O2、N2、CO2、H2S和NH3等气体的比例。它们都可以按照空气中悬浮物的多少或相关气体的比例进行等级的划分。在生产实践中,时时对空气清洁度进行测定并不现实,我们建议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宜。那如何界定呢?作为猪场的技术人员,最不乐意进入的猪舍可能就是保育舍和产房。因此,我们建议:以进入猪舍的第一感觉来判断空气的清洁度。如:人体是否感觉呼吸畅快?是否存在异味?眼观尘埃度等等。调节技术浅析1.猪场场址的选择与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