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新课标(SJ)高中语文必修一新课标(SJ)本课件为基于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目录专题二获得教养的途径劝学(节选)师说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写作导引专题二获得教养的途径劝学(节选)你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我们也曾雄心勃勃,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太多的无奈。今天,让我们走近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解除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导学提示导学提示[读完文本想一想]①本文对如何“学”提出了怎样的主张?②本文是怎样环环相扣地阐述中心论点的?导学提示走近作者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的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用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走近作者追溯背景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的中心思想为“仁”,孟子的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之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在人性问题上,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他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人应受到圣王及礼法的教化,主张“明礼仪”,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的功能。本文即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追溯背景预习学案预习学案1.字音中.绳()()槁暴..()()参省..()()金就砺.则利()须臾.()跂.而望()舆.马()骐骥..()()跬.步()驽.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爪.牙()蛇鳝.()螯.()zhòngróuɡǎopùcānxǐnglìyúqǐyúqíjìkuǐnúqièlòuzhǎoshànáo预习学案2.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以为轮(2)虽有槁暴(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1)“”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有”同“又”;“暴”同“曝”,晒干(3)“知”同“智”,智慧(4)“生”同“性”,天赋,资质预习学案3.请写出加点词语的古义与今义(1)以为..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1)古义:把……制成。今义:动词,认为。(2)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3)古义:特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预习学案(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5)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预习学案4.解释加点的词语(1)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以为妙绝.()佛印绝.类弥勒()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强挽弓当挽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强.颜欢笑()预习学案(1)终止与世隔绝到了极点非常横渡(2)有力的弓强健有余勉强预习学案(3)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乃悟前狼假.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而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吾尝终日而.思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预习学案(3)凭借,利用假装借(4)并列连词,并且递进连词,而且顺承连词,就修饰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转折连词,却假设连词,如果、假如预习学案(5)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业精于.勤()(5)介词,从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