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综合测试(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科学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部分人对化学科学存在着偏见或误解。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对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作用B.依赖化学反应生产的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对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贡献突出C.化学越发展,环境污染越严重D.海水、矿物的综合利用大多依赖于化学方法2.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溴水,再分别加入5mL正己烷(分子式为C6H14,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CH2CH3)。将一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在避光处振荡后静置,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是橙红色的溴的己烷溶液,下层是几乎褪成无色的稀溴水。将另一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在光照下振荡后静置,溶液也分层,上、下两层液体几乎均是无色的,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伸入该试管内液面上方,产生白烟。下列对己烷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己烷的密度比水大,且难溶于水B.己烷在光照时能发生取代反应C.己烷在光照时能发生加成反应D.己烷不易燃烧,可作为灭火剂3.已知三种短周期元素的阴离子X3-、Y2-、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三种元素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中酸性最弱的是X的含氧酸B.阴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r(X3-)<r(Y2-)<r(Z-)C.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3X>H2Y>HZD.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Y>Z4.某元素为非金属元素,该元素的原子结合一个电子即达到稳定结构,则下列关于该元素的描述中一定正确的是()。A.第ⅦA族的卤素B.主族元素C.副族元素D.单质有很强的氧化性5.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键存在于相邻原子之间,是一种强相互引力作用B.化学键可存在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也可存在于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C.化学键中原子间强烈作用的实质是万有引力作用D.单质中一定存在化学键作用6.化学反应中既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与这两种变化都有关系的因素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密度的大小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存在的化学键D.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7.物质发生变化时,其中的化学键可能被破坏,也有可能不变。下列变化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NaOH溶于水B.冰熔化为水C.碘晶体升华D.HCl溶于水8.有两种短周期元素M和N,其原子序数相差10,则下列有关这两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它们不可能是同一主族的元素B.它们可能是同一周期的元素C.它们之间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二者不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9.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收能量的反应是()。A.利用太阳能电池提供的电能电解水来制氢气和氧气B.硝酸铵溶于水后,水温降低可达0℃以下C.氢氧化钡的结晶水合物和氯化铵固体混合反应D.高温引发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发生铝热反应10.反应A+3B==2C+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15mol·L-1·s-1②v(B)=0.6mol·L-1·s-1③v(C)=0.4mol·L-1·s-1④v(D)=0.45mol·L-1·s-1。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A.②>④>③>①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无法判断11.对于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2+3H22NH3,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A.3molH2与足量的N2在该容器内充分反应可生成2molNH3B.当生成N2和NH3的速率之比为1:2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与不使用催化剂相比,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D.当反应速率之比v(N2):v(H2):v(NH3)=1:3:2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12.某反应物和产物均为气态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在T时刻改变条件,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又可建立新的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的图像如右图所示。观察图像,据此判断T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下列的()。A.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C.其他条件不变使用催化剂D.保持温度及生成物浓度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13.将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