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酶和ATP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2.酶并非都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3.酶具有催化作用,其原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4.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5.酶在反应前后,本身化学性质不变。6.在高温、过酸、过碱条件下,都会导致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使其永久失活。7.低温抑制酶的活性,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其活性恢复。8.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表示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9.植物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动物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10.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光能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1.(·海南高考)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B.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C.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酶及其特性的相关知识。[知识依托]①酶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②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具有专一性。③酶在反应前后,活性不变。[解析]选C温度、pH都会影响酶活性;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酶会将其水解,从而使其活性发生改变;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后,淀粉被水解,但是淀粉酶在反应前后结构和活性不变。2.(·新课标全国卷)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酶的本质及特性。[知识依托]①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②酶具有专一性,酶分子结构改变,其活性一定改变。[解析]选B本题考查酶的化学本质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对图表的判断分析能力。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降解。因在蛋白酶的作用下,甲酶活性没有变化而乙酶活性逐渐下降,故甲酶的本质不是蛋白质,有可能是RNA;而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其空间结构被改变。3.(·北京高考)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A.线粒体的内膜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C.内质网的膜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细胞代谢过程中ATP的合成。[知识依托]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呼吸作用均能合成ATP。②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解析]选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释放大量能量;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而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内质网不能合成ATP;蓝藻(蓝细菌)进行光反应能产生ATP。4.(·福建高考)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1)查询资料得知,18°C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右________________。(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C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C之间。他们设置15°C、16°C、17°C、18°C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可用________试剂鉴定。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____。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________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_______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________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实验设计、分析能力。[知识依托]①酶具有最适pH、最适温度,在最适pH、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②酶具有专一性。③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解析](1)分析图1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幽门盲囊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