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事。教学过程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画像(高尔基像)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2.知识扩展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3.揭示课题。(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板书:他的儿子)(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4.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要求:(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3)标自然段序号。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2)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词义。3.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后再读课文;齐读课文。三、指导写字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四、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1.学生读文,想想哪儿节可以合并为一段。(2-——5)“栽花赏花”的事(6——9)“写信教子”的事2.交流分段情况。五、作业:练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3.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齐读出正确读音。2.填空:xiuxinchayan()()()二、精读课文1.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高尔基父子间的哪几件事?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2.学习第一自然段。(1)学生读文,思考: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哪个字突出了高尔基和儿子的关系?(2)指导朗读背诵这一段。3.学习第二部分,品读“栽花赏花”请大家自由朗读,思考:那些地方体现了“子爱父”,那些地方体现了“父爱子”?感受“子爱父”,学习2、3自然段(1)下面我们看“栽花赏花”这件事。来到岛上,儿子做了些什么?当时他才多大?(随机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能不能把只有去掉?(体现强调年龄小)(2)儿子为什么这么做?(随机板书:爱)哪些词特别能说明儿子对父亲的爱?(只有、顾不上、一直在忙着、各种各样)重点品读这些词语,体会“子爱父”。(3)有感情地读,体会;练习背诵。感受“父爱子”,学习4、5自然段(1)儿子如此爱自己的父亲,所以他跟妈妈回苏联的时候,望着满院自己亲手栽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朗读第4自然段)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段大意(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这段话美吗?美在哪?(2)交流;练读;背诵。(3)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轻声读第五段,找出重点词语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情感。(“说不出的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可以看出他对儿子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