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统计图表题解题技巧专题目标导引一、主要知识技能、重难点和解题规律方法(一)统计图表可以表现的地理事物1.表现自然环境中某种地理事物的组成成分,如大气成分的组成、地球表面各种水体的组成、地壳岩石的化学成分组成等。这种物质组成的成分与比例往往是比较稳定的。2.表现农业地理中某种事物的内部结构。如全球、某国。某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土地资源构成、农村劳动力组成、农业收入等。这种农业结构的比例往往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尤其要注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3.表现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大洲、国家及地区差异,包括能源的总体结构能源进出口。电力构成,能源消费的产业结构等这种变化不定的能源结构尤其以发达工业国与石油输出国之间差异显著。4.表现工业的产业结构、地域组成、原材料进口与出口、贸易结构等。5.用结构图表现人口的年龄、学历、就业、城市化、地域差异等。尤其是人口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及产业结构,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某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二)统计图表的类型1.柱状图多用于体现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别2.扇状统计图多用于反映总体内部结构3.曲线图运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事物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4.饼状统计图主要用于反映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同时也反映总体的绝对值5.综合图最典型的是将曲线图与柱状图结合起来反映地理事物的特征,如图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三)统计图表的判读1.曲线图表的阅读中学地理教学中,常见的曲线图表是动态曲线图表,用来显示和比较地理事物随时间发展变化的情况。如某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等。这种图一般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地理事物动态水平。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图例如,阅读上面的“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图”,首先需明确该图横坐标表示的是1925年至1989年时间段,纵坐标是各种能源消费所占的百分比。各种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然后分析每种能源在各年的消费构成状况。从图中可见,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煤炭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能源,随后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与20年代相比,70年代的消费量下降了近50个百分点。而50年代后,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用心爱心专心大,取代煤炭而居于首位。作为新能源的核能自60年代在能源消费中出现之后,消费比重不断上升。水能消费变化较小,自50年代起有所增加。最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图示时间段内,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柱状图的阅读阅读柱状图,首先要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出现左右纵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例如,阅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和人口百万以上城市数”柱状图,先要明确横坐标表示1800年、1900年、1950年、1990年四个年份;左纵坐标表示城乡人口所占比例,右纵坐标表示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数。然后分析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只有1个;到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达13.6%,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增加到11个;1950年,这两个指标仍在增长;到199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已达44%,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增加到281个。从图中可以看出,前1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只增长了约10%,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增加了10个;后1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了30%,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增加了270个。这充分表明了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特点。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和人口百万以上城市数降水和气温各月分配图再如,“降水和气温各月分配图”的阅读方法是:根据平均气温最低月和最高月出现的月份、气温曲线的形状,可判断该地是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若气温最低月出现在1月,最高月出现在7月,表明该地是在北半球。根据气温曲线的高低变化,可判断所处的热量带。如降水和气温各月分配图的气温曲线下限(即最低月)在10℃以上,也就是0~15℃,因此可判断出该地位于亚热带。根据降水柱的高低,可以判断降水量的多少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和气温各月分配图所示的地区,降水较多,且为冬雨型。3.结构图表的阅读常见的结构图表有下列四种。阅读这类图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