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学期新课河流、湖泊二一.本周教学内容:高三新课:河流、湖泊(二)(一)目标要求:1.母亲河—黄河的水文特征,治理和开发,“地上河”的形成。2.珠江、京杭运河、湖泊的特点(二)能力要求:黄河开发利用和治理(三)知识结构:二.内容讲解(一)黄河:1.水系特征源头: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谷宗列曲入海:渤海分段:河口、旧孟津支流:湟水、洮河(上游)渭河、汾河(中游)行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9个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2.水文特征落差大、水流急、富水力(上游)多泥沙、多支流(中游)“地上河”(下游)(重点)3.开发治理(难点)(1)开发①水能: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上中游修建水库已陆续建成青海龙羊峡、李家峡、甘肃的刘家峡、宁夏青铜峡、河南三门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EMBEDWord.Picture.8②灌溉:黄河是形成华北平原的主要原因之一,使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形成了具有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这些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2)治理①断流: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植被破坏,修水库,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植树造林②凌汛:秋末冬初,冬末春初,由南向北流的河段,采取措施,安全度过凌汛。③水患:A原因:黄河出黄土高原,流入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缓慢,大量泥沙沉积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河床不断升高,河水只靠人工筑堤约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有决口的危险自然:土质疏松、暴雨集中人为:植被破坏、轮荒、开矿B治理:下游:建设防护堤林,加固大堤治中游的水土流失,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植树种草,涵养水源,这是治黄之本坡上修水平梯田,保持水土沟里打坝淤地,拦蓄水土,应进行沟壑小流域治理,以减少入河泥沙上中游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修水库不仅发电,还可治沙与防洪,调节黄河径流,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可发挥防洪、发电、灌溉、防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二)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云南省东北部乌蒙山区,全长2197千米,流域面积45万平方干米,流经黔、桂、粤等省区,最后注入南海,主要支流有右江、左江、桂江、郁江。珠江水系包括西江、东江、北江三大江,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整个水系河道弯曲,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西江上游红水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且集中。西江上游红水河段实行梯级水力资源开发,建设大型水电枢纽,积极发展航运。(三)京杭运河:起、终点地位长度经过省、市沟通水系航运量北京到杭州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1800千米京、津、冀、鲁、海河、黄河、淮河、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人工运河苏、浙长江、钱塘江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四)两大湖泊分布区概况我国湖泊众多,分布范围广而不均匀,以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最为集中。1.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全部为外流湖、淡水湖。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洪泽湖(苏)、巢湖(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其中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2.青藏高原湖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区,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绝大多数属内流湖,为咸水湖和半咸水湖。其中青海湖(青)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属咸水湖),纳木错(藏)为海拔最高的大湖。察尔汗盐湖(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盐湖。除天然湖泊外,我国还有许多人工湖泊──水库。天然湖泊与水库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灌溉、航运、养殖、发电、提取化工原料和旅游等多种功能。我国不少湖区风景秀丽,如西湖、太湖、洱海、天池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五)湿地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我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的洞庭湖、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和香港米浦等7处湿地已被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