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收稿日期:2008-12-12��作者简介:赵�刚(1965-),男,山东维坊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北京�100038孙丽杰(1980-),女,河北秦皇岛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生;北京�100038地缘科技视野下的中国科技外交战略思考赵�刚�孙丽杰��摘�要:科技全球化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新的国际格局中,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作为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和最终的决定性依据,一国在科技革命中的领导和前沿地位往往造就该国在当时国际体系中的领导和霸权地位。因此,在�地缘科技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科技外交�的概念,同时,在分析了发达国家科技外交的最新做法以及科技外交新态势的基础上,剖析我国科技外交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增强我国科技外交的绩效。关键词: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科技;科技外交中图分类号:D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09)05-0072-08一、地缘科技的理论基础与科技外交(一)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1.地缘政治学一般认为,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两者学科内涵的区分相当困难,地缘政治学的学科定义因研究者的不同而有异(见表1)。概况而言,作为现实主义的地缘政治学的诞生在价值取向上是弱肉强食的斗争和权力界定利益的传统;而在方法论上,突出了国家间政治最终脱离其中世纪的伦理、宗教和法律的残余,而演变成了一个依靠地理上的合法性和权力增长的现实主义范式。表1�国内外关于地缘政治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核��心��观��点F.拉采尔(FriedrichRatzel)首先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研究领域[1]。拉采尔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入了地理学领域,综合了地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创立了人类地理学(Anthropogeographie)。没有创造地缘政治学这个术语,更没有给地缘政治学下学科定义。R.挈伦(RudolfKj�llen)第一个使用�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的学者。�地缘政治学�最早成型于1899年。1916年,他在�国家有机体�一书中正式把地缘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并将之定义为:�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学�[2]。H.麦金德(H.J.Mackinder)他的陆权论思想早已成为经典,奠定了其作为地缘政治学经典作家的地位。麦金德把�历史的地理枢纽�一书中的�枢纽地区�命名为新的�心脏地带�,并且认识到东欧的重要性。K.豪斯浩弗(KarlHaushofer)豪斯浩弗被�地理和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所吸引,并且相信一个国家的区位和领土特性是决定它的命运的主要条件�。S.科恩(SaulCohen)1973年提出�地缘政治学是研究、分析和描述政治权力,政治行为相关的地理环境�的科学,地缘政治分析的本质是国际政治力量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72续表代表人物核��心��观��点M.格拉斯纳(MartinIraGlassn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地缘政治学基本上与为发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而对地理信息和地理观点的应用有关,在某种意义上讲,地缘政治学可被称为应用政治地理学[3]。G.斯隆(GeoffreySloan)认为�地缘政治学�中的�地理�(geo-)的含义同指代三个因素:第一,�地理�(领土)是政策的一个目标,是两个或各个国家之间冲突中的奖赏。第二,对�地理�的第二种观点是关于环境的观点,这一视角既是自然的,又是历史的;第三,�地理�作为军事行动或政策决策的舞台[4]。约翰�阿格纽(JohnAgnew)认为现代地缘政治学的方法以全球的背景塑造了全球政治,其中,国家在国界外竞争权力,正式地或非正式地获取对较不发达地区的控制,以图追求全球主宰地位[5]。孙向东(SunXiangdong)提出关于地缘政治学概念的不同理解实际上体现了地缘政治学思想史的两大传统。一种是从人-境关系的相互关联出发,研究人文与自然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这是人们最熟悉和最容易接受的理解方法。另一种是把国际关系本身看作是空间事物(spatialobjects)[6]。��2.地缘经济学随着国际局势的缓和和冷战的结束,强调军事安全的�高级政治�(highpolitics)的重要性降低,强调经济安全和福利的�低级政治�(lowpolitics)的重要性上升,�地缘经济学�(geo-economics)的概念应运而生。首先提出地缘经济学概念的是卢特瓦克(Edward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