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七年级《思想品德》第八课学会拒绝第一框题“身边的诱惑”教学设计一、课标依据: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能够分清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学法用法”部分“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部分“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二、教材分析: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八课“学会拒绝”主要内容分为身边的诱惑和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全课以培养道德意志品质、发展学生抵御不良诱惑为主题。教材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身边存在着种种诱惑,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体验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鼓起勇气和信心,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本案例教学以主动体验──合作学习──课后实践为主线,使学生在体验中主动学习,学会合作交流,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意志、价值观。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由于刚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年龄一般都只有十三至十四岁,还比较幼稚,心智还未成熟,自制能力差,对于身边太多的诱惑不容易抵抗住,很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体念身边的诱惑。鉴于此,学习本课非常有必要,教师也要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如何抵抗身边的诱惑。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2)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3)初步知道网络的利与弊。2、能力目标:(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2)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1)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2)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3)学会依靠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与同学合作中抵制不良诱惑;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遵纪守法积极要求上进的品德。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领奖台的诱惑;“黄、赌、毒”与邪教的诱惑。2、难点:游戏机的诱惑。对学生来说,一方面难以辨证的看待游戏机,游戏机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仅作为一种娱乐的方式,但内容不健康、玩过度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难在实践中如何把握“度”的问题上。六、教学方法:1、通过收集各种诱惑的材料,学生了解身边存在许许多多的诱惑;2、小组探究、情境体验3、开展辩论,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学会把握玩游戏的“度”。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中。而就在这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激励我们努力奋进的美好事物的诱惑,也有着干扰我们成功,影响我们幸福生活,甚至危害我们生命健康的不良诱惑。而像你们,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可是正是因为你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容易被一些不良诱惑所侵蚀,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新华社报道,在近几年的全国刑事作案人员中,14—25岁的青少年竟占总数的60℅以上,而其中14—17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比率更是逐年递增;目前,全国未成年犯在管教所服刑的少年犯就达1万余人,在劳教所的则更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辨别身边的诱惑,并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身边的诱惑。进入新课(板书)身边的诱惑首先,我想请同学们谈一谈,在你身边存在哪些诱惑?(让学生列举)比如:他人事业的成功,让你羡慕,这是一种诱惑;看到他人住漂亮的房子,你也想要,这也是一种诱惑;还有看见别人穿名牌衣服,你也想要穿等等。小结:诱惑是存于世上的一种奇怪的东西,你会为之疯狂而不能自已,而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的一生不断地被欲念剌激,所以为诱惑折磨一生。人存于世上,首要面对的是物质上的诱惑,然后才是精神上的诱惑。精神诱惑,指追求浮名、执着于表现突现自我、或是指对知识领域过度探求。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