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充满生命的绿色--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承留镇河西小学聂毛枝内容摘要: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之乐意写。关键词:激发兴趣、仔细观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注重评价、多读经典名著正文: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因此“写作”是语文教师必须注重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写作”的重要地位,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做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乐意学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之乐意写。1、教学生仔细观察热爱生活生活有多么广阔,写作就有多么广阔。我们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人的心灵的宝藏,才能写出内容充实具体、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新鲜活泼、富有创意的文章来。教会学生去爱自己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爱山水、亲人、老师、同学、植物、动物等。使学生日积月累,头脑中储存的东西多了,内心情感丰富了,通过写日记、随笔就能写下精彩的片段。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三、注重作文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四、多读经典名著“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多读益于积累,积累有利于知识贯穿。多读能激发想象,调动大脑思维。”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万丈高楼平地起”,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我让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摘抄两个好词,一个好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力争能背诵下来,并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儿童诗歌,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并学习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