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绝句》诗词鉴赏《绝句》诗词鉴赏《绝句》诗词鉴赏1诗意这首绝句看起来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爽轻快的景色寄予诗人内心困难的心情,构成统一的意境,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朝气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光明的景象内,却寄予着诗人对时间消逝,孤第1页共36页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困难心绪。《绝句》翻译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宛转地歌颂,一队白鹭整齐地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积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岸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赏析第2页共36页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朝气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光明的景象内,却寄予着诗人对时间消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困难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悲观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爽轻快的景色寄予诗人内心困难的心情,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宏大第3页共36页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绝句》诗词鉴赏2:唐: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其一)第4页共36页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拓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长江滔滔东流至四川奉节,即古代的夔州,就进入了闻名遐迩的长江三峡之第一峡──瞿塘峡。此诗作于大历初,描绘歌颂了此处的山川形胜。东汉末刘璋据蜀,分其地为三巴,有中巴,西巴,东巴。夔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巴东山”即大巴山,在川、陕、鄂三省第5页共36页边疆,诗中特指三峡两岸连山。“巴”、“东”字在首句重复,前分后合,构成由舒缓转急促的节拍,使人从声音上感受到大山的气概。“中巴之东巴东山”,七字皆阴平声,更属创格,形成奇崛拗峭的音调,有助于气氛渲染,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次句写江水,“开拓”用如时间副词,意为从开天辟地以来,自古以来。不说“自古”而说“开拓”,极见推敲。因为“自古”只能表达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开拓”这个动词联合结构的词汇富于形象性,能引起一种动感,仿佛夔门的形成是浪打波穿的结果,既形容出自然的伟力,又见出其地势的古老和险要。第6页共36页前两句从较大角度,交代出夔州的地理环境,下两句进而更详细地描绘其山川形胜。“白帝”即白帝城,城在夔州之东的北岸高峰顶上。这里是公孙述割据称雄之处,也是三国时蜀汉防东吴的要冲,因它守住瞿塘峡口,足资镇压,所以说是“三峡镇”。在湍急的瞿塘峡江心,旧时有滟滪堆,冬日出水,夏日没入水中成为暗礁,所以“其间道路古来难”,不行谓不险。“百牢关”在汉中,两岸绝壁相对而立,六十里不断,因为它和夔州的瞿塘相像,所以用来作比。下联十四字抓住“高”、“险”特征,笔力千钧,把“高江急峡”写得极有气概。两句分承山水,句式对仗,音韵砍截,与散行作结风味全殊。第7页共36页假如我们用盛唐绝句传统手法作比照,就会发觉此诗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传统绝句注意音调的平仄谐调,句格的稳顺而此诗有意追求拗调,首句全用平声字,给人以奇离突兀之感。二,传统绝句注意风调,追求一唱三叹之音,尾联多取散行,一般“以第三句为主,第四句发之”(杨仲弘语),构成转合,即运用对结,也多实行流水对;此诗用“的对”作结,类半首律诗,诗意的转折在两联之间,结束的音调戛然而止。三,传统绝句注意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纯写景的不多,而此诗两联皆分写山水。纯乎写景,却又并非无情。它通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