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研】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3原子结构原子核检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3-51.(单选)(2011·天津)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A.光电效应实验B.伦琴射线的发现C.α粒子散射实验D.氢原子光谱的发现解析物理学史、常识考查题,简单题,其中光电效应实验说明光具有粒子性,A选项错误;X射线(伦琴射线)的发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6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之一,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B选项错误;氢原子光谱的发现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以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D选项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选项正确.答案C2.(单选)(2013·天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B.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解析原子核发生衰变时,电荷守恒,但会有质量亏损,遵循的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而非质量守恒规律;故A项错误;α射线和β射线分别是带正电的氦核流和带负电的电子流,而γ射线不带电;故B项错误;根据玻尔氢原子模型的相关理论,电子轨道和能量都是量子化的,而在“跃迁”过程中要遵循hν=Em-En,故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故C项正确;由光电效应的方程Ek=hν-W0可知,光电子的动能由入射光频率决定,故D项错误.答案C3.(单选)如图所示,x为未知放射源,L为一薄铝片,S、N可以提供强磁场.当将磁场移开时,计数器的计数率不变,然后将铝片L移开,则计数率大幅度上升,这些现象说明x是()A.纯β粒子放射源B.纯γ光子放射源C.α粒子和β粒子混合放射源D.α粒子和γ光子混合放射源解析铝片L已将α射线挡住,故通过L的可能是β射线和γ射线.当将强磁场移开时;由于不受强磁场的偏转作用,若含有β射线,计数器的计数率增大,题意为不变,说明x放射源中不含β射线.将铝片移开,计数率大幅度上升,说明x放射源中含α粒子.答案D4.(单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时,电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增加,原子的总能量增加B.α射线是原子核发出的一种粒子流,它的电离能力在α、β、γ三种射线中是最弱的C.原子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现象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1D.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并大幅度降低其温度,它的半衰期不发生改变解析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时,由于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又因氢原子放出光子,所以原子的总能量减少,故A项错;α射线的电离能力在α、β、γ三种射线中是最强的,所以B项错;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原子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现象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故C项错;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因其物理、化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5.(单选)(2012·江苏)如图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a、b、c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的光.在下列该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的是()解析从能级图可知,E3-E1>E2-E1>E3-E2,根据Em-En=h知,λa<λc<λb.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答案C6.(单选)(2013·重庆)铀是常用的一种核燃料,若它的原子核发生了如下的裂变反应:U-n→a+b+2n,则a+b可能是()A.Xe+KrB.Ba+KrC.Ba+SrD.Xe+Sr解析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知D项正确.答案D7.(多选)天然放射性元素Th(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Pb(铅).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铅核比钍核少24个中子B.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α衰变和8次β衰变C.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D.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解析铅核的中子数:208-82=126,钍核的中子数:232-90=142,铅核比钍核少142-126=16个中子,所以A项错.铅核比钍核少90-82=8个质子,C项对.由Th→Pb+xHe+ye,得232=208+4x,90=82+2x-y,解得x=6,y=4,所以D项对,B项错.答案CD8.(单选)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放出一个电子,关于这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A.是由核外电子发生电离时放出来的B.原子核内本身的电子受激发后由核内射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