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2年级:九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五单元。5学时:1学时学情分析本课是一堂以听赏为主体的音乐综合课,旨在以气势恢弘的交响大合唱和纯净优美的无伴奏合唱为载体,通过听、赏、讨论、演唱、体验等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合唱的魅力;通过合唱表现形式的拓展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对合唱的兴趣,使学生对有初步了解,并逐渐热爱合唱艺术。重点难点1)听赏《清贫》的过程中感受女声合唱素洁、高雅的音色,了解“苦口良药”“净化心胸”的对应关系。(2)感受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差异、无伴奏合唱纯净和谐的美。教学目标1)、能在聆听音乐的活动中,分辨合唱的种类,并自信地说出来。2)、能在单声部与多声部演唱的对比听赏过程中,体会合唱的魅力,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与联想,与同学们交流。3)、能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首歌曲,为合唱设计新的表演方式,并进行表演与评价。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导入】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1、上课礼仪2、播放合唱片段:(1)《闲聊波尔卡》(2)《喀秋莎》(3)《大海啊,故乡》(4)《四渡赤水出奇兵》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听了四个音乐片段,你们是不是发现这些歌曲都是用一种形式演唱的?那就是——(学生回答:合唱)。师: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合唱,去领略她无穷的艺术魅力吧!3、展示课题:人生的交响——合唱的魅力4、合唱:(1)同声合唱: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生合唱(2)混声合唱。师:合唱的形式可以分为同声和混声两大类,同声合唱又可以分为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生合唱。5、师:你们能根据刚才的分析来判断一下,前面的四个音乐片段各属于娜一类合唱吗?(学生回答)(课件)《闲聊波尔卡》——童声合唱《小步舞曲》——女声合唱《游击队歌》——男生合唱《四渡赤水出奇兵》——混声合唱二人生的交响——合唱的魅力(一)单声部与多声部的演唱对比体验师:说到多声部音乐的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教堂音乐,早在公元13世纪教会音乐就已经从单旋律的圣经发展为多声部的合唱了。我们现在听到的就是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哈利路亚》。1展示亨德尔的《哈利路亚》1—2个乐句师:那么说道合唱,老师一定要给同学们提到一位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下面同学们猜猜看,看哪一组能够最快的从老师的描述中抢答出他的名字,并写在题板上。他是德国人他是欧洲古典音乐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人们称为“维也纳三杰”你们现在听到的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师:猜出来没有,大家一起把他的名字说出来生:贝多芬出示:(课件)贝多芬头像《欢乐颂》作品简介及合唱片段2、教师小结:对了,这位伟大作曲家就是贝多芬。这首歌曲选自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贝多芬是世界上第一个将人声合唱用于交响曲的作曲家,这一大胆尝试充分向世人展示了人生的交响美,同时也使《欢乐颂》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二)人声的表现力——单声部与多声部的听赏体验对比1、师:好了,说了这么多。合唱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呢?下面啊就让我们到美妙的音乐声中去寻找答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部非常优秀的交响大合唱,那就是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2、简介《中国,我可爱母亲》师:这是一部以第一人称自白的形式写成的交响合唱作品,取材于方志敏烈士的不朽名著——《可爱中国》。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他的第二乐章《救救母亲》。3、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音乐小博士给我们提了这样三个问题?(1)你听到了几种演唱形式?(2)这一乐章让你感受到了什么?(3)请你一边欣赏一边用手势来表现你所感受到的力度变化。马上开始欣赏了,请同学们做好准备。出示(课件)《救救母亲》4、师:《救救母亲》中的母亲指的是谁?生:中国师:那么谁来告诉我,母亲为什么会流泪、哭泣呢?生:受到侵略者的破坏师:我们的曲作者陆在易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曾经多次情不自禁的流泪,经常处于情感的颤抖当中而不能自拔,如果现在老师让你们用一种颜色来表现你从这一段音乐中体会到的情感,你会选择什么颜色呢?(学生讨论)生:红色。师:为什么呢?生:因为红色能感受到母亲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