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情况。4.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行为提示:1.情景引入新课。2.解读教学目标。易错点:物与像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平面镜成像大小不随物离平面镜的远近变化。方法指导: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注意以下细节:选择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玻璃板要薄,要垂直桌面,用来代替像的蜡烛不能被点燃(替代法)。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多媒体播放《照镜子》组图,及常见的水中倒影。通过观察这些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阅读教材P65~67,完成1~3题:1.提出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与物体始终相等吗?猜想:__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与物体始终相等。__平面镜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吗?猜想:__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__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吗?猜想:__不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__2.设计实验:观察桌上的器材,讨论以下问题:(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便于确定像的位置。__(2)实验要求玻璃板和桌面垂直,这是因为__方便找到像的位置。__(3)刻度尺的作用是__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4)选取两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大小。__(5)为什么要多次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避免偶然性。__(6)实验中如果有两块玻璃,分别是3mm和5mm的,你会选择哪个?为什么?__3mm。因为5mm太厚,可能会在玻璃前后两个面各成一个像。__3.进行实验,将数据填入下面表格中实验次数123物距/cm像距/cm后一支蜡烛能否与像重合能否用光屏接收到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是__虚__像;像与物体的大小__相等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等于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和物体关于镜面__对称__。自主阅读教材P67~68,完成4~6题:4.尝试根据平面镜成像光路画出下图中S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5.还有其他方法能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吗?请你尝试利用像和物体的对称性,画出下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方法指导:平面镜成虚像,画图时像应画成虚线。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6.如图某发光点发出许多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中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你能根据这两条反射光线找出发光点的位置吗?(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7.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面镜?__穿衣镜,潜望镜__。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__成像,改变光路__。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交流展示生成新知方案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找到像的位置__。(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2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不易确定像的位置__。(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不合理__;理由是:__存在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规律__。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