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政治治国篇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苏轼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房玄龄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论语》以私胜公,衰国之政。——吕不韦天下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唐·陈子昂廉政篇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宋•陆游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汉•韩婴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重订增广》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法治篇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明•张居正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不从。——宋•欧阳修不以私害法,则治。——《商君书·修劝》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商君书·更法》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制度篇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王安石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清•魏源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清•梁启超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时谈到文化的多样性曾引用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对文化多样性的理想状态的描述。)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宋•胡瑗文化自觉彰显民族气质,文化自信彰显民族气节,文化自强彰显民族气1文化概。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胡锦涛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约翰·赫尔达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刘向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余秋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在被改造的浅显粗陋。——冯骥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如果文化亡掉了就会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南怀瑾从城市保护的角度看,文物与文化不是一个概念。——冯骥才在中华大地上,文化正面临着旅游化,但旅游却没有文化。——冯骥才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韩愈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清·颜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汉书·艺文志》古者为政,爱人为大。——西汉·戴圣《礼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欧阳修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王廷相•《慎言•御民篇》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文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圣人无恒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清•陈天华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清•唐甄民无不为本也,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汉·贾谊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宋·朱熹2社会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为国者,以民为基。——《三国志·魏书·华歆传》为国之要,在于得民。——宋·叶适《民事中》民为贵,社稷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