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讲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一、宗教改革1.背景(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有限。(2)罗马天主教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3)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德国民众愤慨,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特别提示“因信称义”体现的人文主义色彩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学说强调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一方面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尊重个人对信仰的理解,表达了对人的尊重。这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2.主张(1)因信称义:靠自己虔诚信仰即可得救。(2)直通上帝: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和对话。(3)思想自由: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3.影响(1)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2)将西欧人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辨析比较“因行称义”与“因信称义”二、启蒙运动1.启蒙运动的背景(1)经济上: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治上: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3)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4)文化上:近代科学的兴起,科学与知识的进步。特别提示17世纪的哲学家们认为真相是可知的,必须通过缜密的观察和实验这类运用人类理性的方法来发现。如果人类能发现真相,发现自然的规律,那么这些知识就能帮助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2.启蒙运动的概况(1)性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2)思想武器:理性主义。(3)内容①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②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③提倡“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图解概念理性主义3.启蒙运动的代表代表思想意义霍布斯(英国)每个人都有天赋的自然权利;有必要按照公共意志订立契约保护人民的公共权利对推翻君权神授理论、摧毁封建专制制度影响深远洛克(英国)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分权学说;人民有权反抗暴政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伏尔泰(法国)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赞成实行“开明专制”推动启蒙运动发展孟德斯鸠(法国)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奠定了近代民主政体理论基础卢梭(法国)社会契约论;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对“理性”提出质疑;人类天性本善,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否定封建王权,描绘共和政体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成为浪漫主义之父百科全书派(法国)天赋人权;契约国家体现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力量,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康德(德国)人是自由、平等的;人不是他人的工具,应该运用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哲学探讨理性,确立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4.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1)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2)提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3)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提倡“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图示解史启蒙运动的内容5.启蒙运动的意义(1)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为人的解放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2)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3)使人文精神得到了深刻圆满的体现。(4)对欧洲和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归纳总结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侧重领域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侧重于政治领域。考点一“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点(1)背景:都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2)目标:两者都将矛头指向封建教会。(3)性质:两者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运动,都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4)范围:都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5)结果: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不同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形式借复兴古典文化之名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披着宗教外衣反封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