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农村小学教育姓名:丁忠政班级:08级2班学号:200810212481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之一。农村小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对后续教育的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虽然这几年来,我国的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相较于以前来说有所提高,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努力的改善教育条件,可是根据笔者的了解发现,如今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薄弱状况并没有完全的扭转,在教育观念、学生生源、办学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阻碍了农村小学教育的顺利发展,现笔者在本文中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一的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实现农村小学教育的全面改观。一、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第一、办学意识落后,教育目标模糊素质教育的提出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已经很多年了,然而目前很多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将考试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采用“死教死学”的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村完小以下的学校。而归根究底,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育目标错位。老教师认为新课改跟他们没有什么很大的关系;中年教师则认为传统的方法能够应付新的课程大部分老教师认为,新课改与他们无关;中年教师认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样能对付新课程;年轻教师则觉得,新课改的实施会更费时费力,也不容易出成绩。此外,不少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依然将学生的卷面成绩作为评定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因此,导致现在很多的农村小学老师教学目标严重偏移,教学方式简单,一味的追求教学的结果,新课改成了一纸空文。第二、教育资金缺乏,投入不足,教学基础设施陈旧一方面,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地方财政也千方百计挤出经费,在公路沿线的农村小学都建了很多的新教学楼,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然而在一些山区学校,办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虽然新校舍盖起来了,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电视机、投影仪、电脑等等都非常的欠缺,篮球、乒乓球等体育设备的质量和数量都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队伍比较庞大,国家取消了教育附加费的收取,这也给地方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1第三,师资力量薄弱无可厚非,办学的主要力量就是师资力量,它也是教育条件中最为能动有效的组成因素。然而根据笔者的了解发现在我国的农村小学中,师资力量异常的薄弱,集中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质量上。随着小学生生源急剧下降,大部分的乡镇农村小学采取一种合班并校的措施来解决教师数量配比方面缺员的问题,但由于教师的年龄结构整体偏大,民师转正以及代课教师的自费转正的情况居多,真正科班出身的教师比例非常的低,教师教学陈旧、知识结构老化、观念也比较落后,从而导致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偏低,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部分教师疲于应付,师资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二、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水平的措施第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农村小学教育要想健康的快步发展,关键是要不断的更新和创新意识。无论是地方的教育行政领导,学校的各级教师还是学生的家长都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以及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性。具体措施如下:首先,通过加强宣传力度,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其次,多提供一些学校领导以及教师们校外学习的机会,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最后,学校可通过办家长协会或者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其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以及新教学理念,构建一个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沟通的平台,形成教育的共识,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第二,增加农村小学的教育投入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因此,国家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县统筹发放教师工资的办法。一方面,由国家来负担教师的政策性增资,并经县统筹发放,能够切实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异。另一方面,这种工资发放的方法也能够保证农村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地发放到学校或者教师手中。此外,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学校新校舍的构建和基础教学设备经费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