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需要研究的十大问题张宝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编审来源:《世界经济》1998年第9期【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发展进程、国内学术界对此问题的争论焦点、基本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需要研究的十大问题: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经济全球化与各国利益协调机制;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产业结构新一轮调整及我国对策;经济全球化与企业跨国经营管理;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游戏规则;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和美国“新经济”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与大国的经济关系;中国的全球经济战略。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之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分歧和争论。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经济全球化,在回顾和分析这些分歧和争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我认为是完全必要的,也是有益的。据说,“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他用这个词形容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因此,当人们讲到“全球化”时,就其原意是指经济的全球化,后来有些人将它延伸到文化及其他领域,已不属本文讨论的范围。有人还认为,“全球化”作为历史过程,早在18世纪就已开始,资本主义市场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国际性”、“世界性”的。正是轮船、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将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种看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它难以解释为什么“经济全球化”这个词直到80年代中期才出现,并在90年代风行于世。因此,要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只能从与其相适应的经济运动中去寻找。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这是一个定义问题。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经济全球化发表的论文不少,但对其下定义的不多。即使有的文章下了定义,不少是同义反复,什么经济全球化就是“经济一体化”、“经济国际化”等,也有的只是描述具体内容,没有进行理论的抽象。当然,也有的学者进行了一定的概括,但没有用科学的表述予以定义。我认为,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第二,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融合成统一的整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机制。第三,在这过程中,“计划经济”消失,市场经济统一世界。第四,在这过程中,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因此,我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和各地区经济融合成整体,按照市场经济要求保证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历史过程。这个定义可能有人不同意,但我觉得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市场经济同质进程。人们常说,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但是,为什么在90年代成为人们的共识,许多学者的解释很不一致。我认为,应该用历史的、唯物的眼光分析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第一,冷战结束前,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世界经济客观上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发展不平衡的平行市场。冷战结束,计划经济消失,市场经济一统天下,两个平行市场终于统一成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整体。因此,冷战的结束,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这个前提,经济全球化是难以实现的,市场经济再发展,也只是不完整的全球市场。第二,冷战结束,美国以胜利者自居,为控制、垄断世界市场,它鼓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90年代进一步推行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国际金融自由化政策。它不仅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各种人为障碍,而且使国家干预理论受到冲击,从而推动了各国、各地区经济的相互融合,保证了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使经济全球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第三,90年代的又一个重大经济事件是WTO的建立。它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了制度化阶段。由其制定的不少贸易、投资、金融等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