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乡村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库勒拜乡中心小学阿米娜·吾尔留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汉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汉语教师应该认真寻求对策,加强训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口语交际课的基本途径是相同的,一般围绕以下三个步骤进行进教学设计:一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二是提供方法和空间,让学生“敢说“;三是适时鼓励、纠正,让学生逐渐“说得好”。汉语是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汉语不是语文,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稳中有降的教材都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所以要想提高少数民族的口语交际不光是学生是责任,更重要的是还是教师如何上好汉语课。所以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先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学生要想喜欢上汉语,必须培养学生的汉语兴趣,学生对汉语产生了兴趣才会喜欢这个汉语老师。如果学生不喜欢汉语老师,肯定不会喜欢汉语课,自然也就不会喜欢听汉语这门课。所以一个汉语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小到关系到所有学生的汉语成绩,大到关系到少数民族学生的未来。教师在上汉语课时,必须敢于创新,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如果能用翻转课堂,课堂以学生为本,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去说,慢慢教会他们,再通过鼓励让学生产生自信,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汉语产生歧视。提高汉语的最佳途径就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每上一个环节知道每做一个环节的目的,能起到什么作用。课堂上环环紧扣,始终给学生一个好奇心,让学生有吸引,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听,才会愿意说。先从低段开始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再培养书写能力。这样就会避免哑巴汉语。汉语教师必须自己大量的阅读,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以此让学生问你什么你能回答什么,让学生觉得你很了不起、佩服你,这样可以提高你在这些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培养学生要大量阅读,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更加加强学生的汉语兴趣和思维能力。五、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走亲访友是社会交往中最常见的,因此要教给学生简单的接待方式:来客请坐、端茶倒水、进行交谈等。交谈话语要亲切、随和,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谈话间要学会察言观色,根据客人的表情、动作、话语随机应便。还要注意和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交谈的方式,对陌生人要提高防范意识,一般不要轻易让陌生人进家门。又如,外出时会遇到迷路的现象,当你迷路要问路时,问话要有礼貌,要根据人物的年龄、性别使用恰当的称呼,常用的称呼有:老爷爷、老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小弟弟、小妹妹等。假如遇到的是位老爷爷,问路还要以探询的口气,先问别人知不知道,再问怎么走,不是每个人都刚好知道你去的地方,问话要简洁明了,注意听别人的回答。电话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会接打电话也是最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打电话时,首先要有礼貌,电话一通,先打招呼:“喂,你好!”文明礼貌是通话的基础,不能只体现在招呼语上,要贯穿始终。对方不知道你是谁,要自报姓名,如果接电话的不是你要找的人,而是要找的人的家长或长辈,还要说明你们俩的关系和找他的原因,通话目的要明确,语言要准确、简练。通话还要注意时间和环境,比如深夜、清晨、吃饭的时间,就不要打电话去干扰人家。接听电话也要讲文明礼貌、有修养,在听话时,不要不耐烦,不要打断对方,受话人要诚信守约,认真做好在电话中答应的事。六、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培养口语交际能力1.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如组织“贴鼻子”、“画嘴巴”游戏,用比较短的时间完成简单的游戏,然后指导说:游戏开始我们做什么?过程怎么样?结果怎么样?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有趣?观众的反应怎样?2.在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利用课件制作,创设故事开头,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如在教“假如我会孙悟空……”时,出示孙悟空用自己的寒毛变成无数个小孙悟空的场景,引入克隆技术,引发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3.在辩论中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