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目标预设:1.培养创造性思维,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2.学会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3.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课前准备:疏通字词,熟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上课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给出“2,2,3,9”请同学们通过四则运算得到24,有几种方法?24=2×9+2×3=(9―3)×2×2=(2+2)×(9―3)好几种算法都可以得出24,大家都很正确,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恭喜(gōng)根深蒂固(dì)依赖(lài)孜孜不倦(zī)汲取(jí)持之以恒(héng)锲而不舍(qiè)渊博(yuānbó)3.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讨论问题:(1)为什么我们在想问题时没有考虑到多种答案呢?(2)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呢?(3)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吗?参考:(1)没有创造性思维。(2)必须具备的条件:a.精通各种知识,因为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b。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3)是的,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典型的创造性明星的事例来加以论证,说明他们非凡的灵感”,往往是由于“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成。4.给出情景,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情景:一群小学生在空地上踢球。一个孩子不小心,一球砸坏了一位长者家的窗玻璃。这个孩子到长者家里,当头一句就是:“一块玻璃多少钱?”人们对这件事看法不一,归纳起来有三种:(1)没有逃走,主动上门赔钱,应予表扬;没有道歉可以原谅。(2)赔钱就是认错、道歉的表现。(3)首先应该道歉,同时应该赔钱。你赞成哪一种?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各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有其他看法也可以提出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师生互动研究“创造性思维”的要素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参考:a、要素: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因为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才能持之以恒的进行尝试。b。从态度、条件、方法等方面回答。态度:认识到任何人都能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人(自信);条件:学识渊博(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组合不同概念;方法:转换视角法,组合法,顿悟法,积累法等。3.请同学们对自己或他人在创造力方面进行评估,说出以后在创造力方面的打算。教师鼓励为主,引导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4.给出思维训练题(1)“自古英雄出少年”,司马光小时候,与一群儿童一起玩球,球掉进了树洞中,洞很深,司马光让儿童们不停的往里面倒水,终于球浮了起来。a如果洞里是沙地,灌水行不行?b如果洞底恰好和人家的建筑相通,你认为最经济的方法是什么?(2)想一想:10-1=?(要求说出理由)六、集体朗读最后一小节。总结:怎样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