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4月29日,全市金融工作会议在市政府大楼二楼西会议室召开,以下为张兵市长在本次会议上的讲话要点:一、适应新常态,切实增强加快台州金融创新发展的使命感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和"源头活水",牵一发而动全身,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稳则社会稳。去年以来,全市金融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扩大信贷投放,改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了金融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保障作用。一是各项金融指标表现出色。金融总量实现稳健增长,截止今年3月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2.4%和13%.2014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4%,对全市财政收入贡献率不断提高。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增长,2014年已连续六年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保险、证券业保持稳步发展,银行业资产质量良好,信贷资产质量居全省第2.二是金融改革创新取得突破。率先探索建立"一平台一基金",面向优质成长型小微企业开展担保服务,成效初显。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涵盖12个部门和45万多家市场主体,累计收集信用信息2900多万条,累计查询量突破13万次。信用保证基金已为市区106家小微企业累计担保授信金额2.12亿元。成立浙江(台州)小微金融研究院,小微金改探索得到李克强总理、马凯副总理和夏宝龙书记、李强省长等领导批示肯定。目前正在积极争创国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三是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至2014年底,全市小微金融服务专营机构达180家,实现了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产品创新不断深化,推出还款方式创新产品41个,惠及1.24万户中小微企业。法人城商行获全国级荣誉7项、省级荣誉10项。四是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成效明显。上市公司总数达33家,居全省第4.在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217家,总量居全省第2,新三板挂牌15家,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2014年度全市直接融资增长69.5%,逐步形成企业上市与上柜、股权与债券、公募与私募等多头并进的良好势头。第1页共6页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信贷后续增长和小微金融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们要加快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步伐,促进我市经济金融健康发展。(一)金融改革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国内金融业变革正扑面而来。一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将给地方金融机构完善定价机制、经营模式转型、内部风险管控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二是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后,存款利率活动区间上限放宽且今年可能完全放开,对地方小法人银行而言既是巨大挑战,也是良好发展机遇。三是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截至2014年底,全国p2p网贷平台数量达到1500家,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去年累计成交额超过3000亿元,几乎是2013年的3倍。而浙江的互联网金融优势在全国更是独一无二,李强省长在3月底召开的"2015中国(杭州)财富管理论坛"上提出,浙江要加快发展非银金融,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业态,争取坐上"首班车"、步入"快车道",力争在中国金融版图上出现一块"浙江高地".可以说,我们正迎来国家金融改革新一轮浪潮,地方金融业转型发展已势在必行。(二)金融改革是加快台州产业升级的现实需要。当前,市委提出"一都三城"战略目标,台州发展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而且区域竞争压力大。从发展经济学看,发展阶段分为资源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财富驱动四个阶段。新常态下,台州经济将从资源驱动和投资驱动向投资拉动、创新驱动并重转变。而无论是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技改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都要靠有效投入来支撑。投资关键在资金,靠自我积累,速度太慢、效率太低,必须立足台州自身优势,借助金融杠杆作用和资金纽带作用,放大投资能力、加快投资进度、提高投资效率,用人家的钱办我们的事,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加强金融保障,助推台州产业转型升级。(三)金融改革是解决"两多两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台州民间资金多而投资难。撤地建市20年来,台州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累计增幅53倍;而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增幅仅为19倍。这说明金融机构贷款资金进入企业投资领域仍然不够。另一方面,台州小微企业多而融资难。"两多两难"问题不加以解第2页共6页决,极易造成有钱的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