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及应用学习情境一:色彩与色彩构成子情境一:色彩任何可见的事物都有色彩。感知色彩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物体、光线、眼睛。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要素之一,但是它又不能离开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单独存在。认识色彩、研究色彩、对每一个设计工作者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学习情境一:色彩与色彩构成子情境二:色彩构成1.色彩构成是基础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构成原理,将不同的色彩按照一定得原则去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美的、符合设计意图的色彩关系,这种创作过程,成为色彩构成。2.色彩构成是纯粹的基础的理论和色彩的学习,主要培养对色彩的创造性思维。3.色彩构成是将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成为最基本的色彩要素.学习情境一:色彩与色彩构成子情境三:色彩构成与绘画区别:1.两者的表现内容不同2.两者的表现方法不同3.两者的艺术风格不同4.两者的功能价值不同学习情境二:色彩与光子情境一:光与色光的物理性质由光波的振幅和波长两个因素决定。波长的长度差别决定色相的差别,波长相同,而振幅不同,则色相就有明暗的差别。子情境二:光谱分析(1)1666年(1642~1727)牛顿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发现他的成因,并解释了光色原理:光谱色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2)结论:并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只有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才有色彩,称为可见光。学习情境二:色彩与光子情境三:光源及光源色光源:宇宙间凡是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对地球而言太阳使最大的光源。光源种类: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火,太阳光、有太阳光时特有的蓝天的昼光,也就是带有蓝味的白光--也是常说的光源。。人造光源:灯光、烛光等学习情境二:色彩与光子情境四:光与物体色物体色概念:物体色本身不会发光,光源色经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凡是本身不会发光的色彩通称为物体色。物体色是随光源色、光的亮度、环境色的变化而变化的。学习情境二:色彩与光子情境五:色彩与色温1.一般的物体在温度变化时都可产生色光及色彩的变化。2.色彩的变化也能影响温度的变化。3.色温是根据发光面颜色估计其实际温度的物理量,等于辐射同样光谱成分黑体的物理量。作业1.初步了解色彩构成的原理,绘制12色色轮。(尺寸;24*2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