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不一样的教育时间:2015-02-2113:32来源:网络作者:张德龄在以色列,从家庭、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到当兵,都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孩子在开放、自由的环境长大,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勇于挑战真理,让只有800多万人的小国在20年内诞生了10位诺贝尔奖得主,军队更成为战无不胜的劲旅。以色列也是新创之国的代名词,是除了美国硅谷之外,创业氛围最佳的地区,平均每1800人就有一家新创公司,人均创业世界第一,吸引国际大厂积极投资、挖掘人才。今年5月6日,以色列刚刚庆祝建国66周年,遍地传唱着国歌《希望》。就是这份希望,不管经历多少挑战,让犹太民族坚持下去。20年10个诺贝尔奖24年前的以色列,建国42年,只有400多万人口,经济连续几年负成长,庞大军事支出让财政吃不消,失业率也逼近10%,整个社会充满不确定性。20多年过去了,今年以色列的人口超过了800万人,经济规模是建国时期的50倍。这些年,以色列更陆续创下许多世界第一:全国人均研发支出世界第一(国民研发支出占GDP达到4.5%,高于日本的3.2%、美国的2.7%)、人均工程师数量世界第一、专利申请数量世界第一。小国以色列更盛产诺贝尔奖,过去20年,又多了10位得主。从建国迄今共有12位获此殊荣。“新创企业之国”,也是以色列的代名词。调查显示,以色列是除了美国硅谷之外,创业氛围最佳的地方。20年前,以色列高科技创业之父瓦狄(YossiVardi)投资全球第一家网络即时聊天软件ICQ,19个月后就被美国线上(AmericanOnline)并购,自此,以色列发展出“硅谷新创模式”,每年新创公司数量甚至曾经比硅谷还多。目前800万人口中,平均每1800人就有一家新创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以色列公司,总数更超过欧洲。愈来愈多国际企业在以色列设厂或设立研发部门。英特尔已是以色列最大的私人企业,员工将近1万人。而微软、Google、IBM、摩托罗拉和苹果也都设有研发中心,光苹果就在以色列的3个城市设立了实验室。韩国三星也大动作,除了研发,还将其三大创新育成中心之一开在以色列。2013年,外国公司共花费84亿美元收购以色列公司,比2012年增加48%。许多外商看上的就是以色列的人才与技术。这使得以色列人才水涨船高。20多年前,一个有经验的工程师薪资仅1000多美元,现在已直逼硅谷,一个5年经验的软件工程师,每个月薪资加福利可达7000美元。培养人才与脑袋以色列的义务教育从5岁~18岁。18岁以后男男女女都当兵,当兵比起上大学更重要。在18岁以前,学习环境是非常自由与开放的。幼儿园的小朋友,不是游戏就是玩耍,小学生没有太多功课,每天下午1点半就放学回家。中学生也是三四点放学,没有补习班可去。或许18岁以前的教育太过自由了,导致以色列的孩子在各种中国人重视的国际竞赛中,通常没有拿下好成绩。例如以色列在OECD评鉴学童学习能力的PISA中,远远落后。最新调查数学只排41名、科学只排41名、阅读排34名。但明明以色列的科技成就、新创公司与诺贝尔奖这么多,怎么中小学生的表现一点也不出色?难道他们长大后,“突然”变聪明?想要了解以色列如何培养出“人才与脑袋”?必须先了解它的文化。以色列除了75%犹太人外,其余还有阿拉伯人和少数民族。至于犹太人也是来自70多国的移民,因此它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也像个“大熔炉”,多元与开放是以色列一大特色。希伯来文中Chutzpah,其他语言里没有,意思是“斗胆,不畏强权”,正代表犹太人的性格。知名哈佛大学快乐学教授班夏哈,在2012年制作“IsraelInside”中特别提到这个字,是“不接受别人给你的答案、挑战真理、直接、当别人都反对,你还是执意去做”,事实上以色列的教育就是希望教出追求真理的孩子。这与环境、文化有关。以色列社会,不太有阶级或权威。在以色列建国前,第一批犹太军人是没有军阶的,直到现在,士兵看见长官也不用敬礼,下属甚至可以否决上司的命令。第二个教育重点是培养动手做的孩子,即知即行,比只说不做更重要。希伯来文中,学习(Learn)和教导(Teach)是同一个字,引申的含义是,得到知识后,要分享出去,或是有了点子,就要做出来。班夏哈认为,以色列学生是全球出名的有创意,他在跨领域学院(IDC)教导“正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