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生物期末复习参考资料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B.钟乳石C.珊瑚虫D.珊瑚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3.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雏鸡破壳而出B.七星瓢虫捕食蚜虫C.钟乳石慢慢长大D.含羞草被碰触后叶片合拢4.调查范围很大时要选取的对象是()A.对象中的一个B.对象中的一部分C.全部对象D.以上都对5.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C.选取样本抽样调查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6.小麦和水稻是粮食作物;菊花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这是根据生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A.用途B.形态结构C.生理功能D.生活环境7.在野外调查生物种类时,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边观察边记录B.将自己喜欢的花草采回家种植C.及时采摘自己喜欢的花草D.到小溪里与同学戏水8.调查法是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调查时,有的范围很大,可采取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C.调查时,要仔细观察,如实记录D.调查时,必须逐个调查,因为这样数据才准确9.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来研究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蜻蜓,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10.下列关于调查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可查阅资料B.可通过访问调查C.不可实地考察D.对调查的数据可以按需要修改11.下列关于调查法的正确的步骤顺序是()①分组②选择调查范围③调查记录④归类⑤设计调查路线⑥整理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⑥⑤④c.②①⑤③④⑥D.①②⑤③④⑥1/1512.生物圈的范围为()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13.生物圈的厚度为()A.十千米左右B.二十千米左右C.三十千米左右D.四十千米左右14.生物圈是指()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地球上层大气圈中分布有生物的范围C.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地点D.由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一薄层15.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A.森林中的所有树木B.湖泊中的所有生物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D.地球及生物16.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适宜的温度⑤一定的生存空间⑥水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②⑥C.②③④⑤⑥①D.⑥①②③④⑤17.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C.A与B的总和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他蝗虫18.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生物是()A.绿色植物、动物B.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C.绿色植物、人类D.动物、细菌和真菌19.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B.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C.喜欢雨后晒太阳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20.下列生态因素中,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A.小麦田间的杂草B.管理小麦的农民C.麦田上空飞过的大雁D.小麦的害虫21.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A.分组实验B.重复实验C.独立实验D.对照实验22.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合作B.寄生C.捕食D.竞争2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A.合作B.食物网C.捕食D.竞争24.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2/15A.温度和水分B.光和温度C.水分和光D.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