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的课堂导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一、设计悬念,立疑激趣的问题导入法好的导入是一节好课的前提、基础,这一点在小学阶段体现的尤为明显。孩子们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乐于动脑,对此,教师可在课上导入环节中设计一个有趣的悬念,然后让学生从课上的学习中去找寻答案。这样,既能很快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又可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在授课过程中找出答案后,还能让他们体会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如果为学生创设一个活跃的思维环境,对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很有益处。如:在《金孔雀轻轻跳》一课中,我设计的富有悬念的导入就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乘飞机到云南的傣家去作客,在那里将有一只美丽的小动物用它优美的舞蹈来迎接我们,它会是谁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在《愉快的梦》一课中,我的导入是这样进行的“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神奇的椰子岛,你们看,白雪公主正伸开双臂召唤我们呢!咦?白雪公主怎么会出现在椰子岛上呢?在她的身后还有谁呢?一会儿学习了今天的歌曲,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这种在课的起始设计“立疑激趣”的导入,抓住了他们的心弦,可以给学生较强的新颖刺激,使其迅速进入倾听音乐的状态,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迅速指向课题,步入求知欲的振奋姿态。在随后进行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以养成他们对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然,悬念的设计需要我们精心编排,不可过于拖沓繁琐,也可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暗示的方法加以强调,从而能使学生自然的融入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二、创设优美情境,激发学生想象的情景导入法音乐是视听艺术,直观形象的视觉感受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而学生的想象力也会在情境的诱导下产生无限的能量。在音乐课上设计一个优美的情境会很快引起学生的喜悦、惊叹和思考,它包括让人产生无限联想的自然风景、画面、舞蹈、文学作品,也包括在课堂上出现的头饰、道具等等。例如:在《龟兔赛跑》中,我在欣赏前把精心制作的小动物服装为学生穿戴上,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然后进行导入:“小朋友们,现在我们都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小动物,那么我们就一起去大森林里观看一场有趣的比赛吧!”;在欣赏法国管弦乐曲《动物狂欢节》时,我用口笛模仿了鸟儿的叫声、用把水倒进铁桶的办法模仿小河的流水声,并结合多媒体播放了一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深刻体会这种视听感受带来的冲击力,让他们的心灵有所触动后,便能很快进入到音乐的情境之中;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我在导入环节一边播放音乐,一边满怀激情地给同学们讲述抗日战争爆发时的情景,正当同学们被振奋地音乐旋律所感染,同时为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华大地上所犯下地滔天罪行所震怒时,我及时地引出课题,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就完全被我吸引,因此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以上这种情境导入法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三、展现教师专长,促进师生交流的示范导入法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特长对所学曲目进行范唱或范奏。这种导入虽然直接,但效果良好,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整体印象。与此同时,示范导入法亦可发挥教师的专长,锻炼教师业务并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还可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直接完整的音乐形象从而引起他们对歌曲的喜爱,启发学生学习新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就坐在孩子们中间边弹吉他边声情并茂地演唱,以此作为本课的导入,听完后很多学生都为之动容,被作品深深感动,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在欣赏《新疆好》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新疆维吾尔族音乐强列的节奏感及能歌善舞的特点我特意穿上了维吾尔族民族服装,并戴上了一顶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