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懂教材?甘惠玲一个研究:学习的金字塔24小时后平均记忆率是多少?请对以下教学方式排序视频、讲座、阅读、小组讨论、操作、应用、教给他人学习金字塔应用应用24小时后平均记忆率24小时后平均记忆率阅读视频证明小组讨论实践活动教别人/应用讲座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就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标准(2011)》数学课程的核心概念“数与代数”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图形与几何”的核心概念:空间观念“概率与统计”的核心概念:数据分析观念各领域共同的核心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两种不同的数学现成的数学——传统数学教育所教的数学。活动的数学——数学课程改革倡导的数学。做思知用数学活动圈的学习框架每个数学活动圈一般包括做、思、知、用等四个环节。做:做数学(由问题或任务驱动,每个学生都能做,起点公平)。思:对做过的事情的思考,即反思。(根据学生创造的教学资源,提出问题引导反思)。知:抽象、归纳、揭示新的、未知的东西。这新的、未知的东西必须具有一定的概括水平。(把知识做出来,把知识的系统性做出来。这就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知识的再创造。)用:把新知用到新的情景中,探究规律,解决问题。用可能就是第二圈的起点——做,从而进入思维水平更高一筹的第二数学活动圈的学习。上述数学活动圈的教学,也深刻地反映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四个要素: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与倾听对话。活动数学的教学主张⒈儿童有权像数学家那样做数学——数学化。⒉作为活动数学的教学基本原则是有指导的再创造,教与学在数学活动中实现统一。⒊数学学习过程的重要问题是不连续性:较低水平的数学活动,成为较高水平数学活动分析的对象,通过反省思维才能实现水平提高的跳跃。⒋知识和能力,如果是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的,就比别人强加得更好,也更具有实用性;发现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所以能通过再创造进行学习是有促动力的;它促进了将数学作为人类的活动来体验的观念的形成。活动数学的教材特点——情景问题串现实数学教育中的情景问题是指那些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有关的问题。情景问题是现实数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应用数学的领域。现实世界与数学世界之间,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联系就是由这样的情景问题建立并沟通的。现实数学课程的教材内容完全是由这样的情景问题串连而成,可以说,现实数学教育的课本形式就是“情景问题串”。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这些情景问题自己去发现数学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特色情景问题串内容的呈现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目标的达成过程统一起来解读教材一般应该以单元为单位,解读一个单元教材也有一定的程序。先通读。整体上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结构,了解本单元与前后学习内容的关联,进而概括本单元主要的学习内容。再研读。读懂每一节教材的“情境问题串”。每个问题所要揭示的新的、未知的东西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内在的逻辑关系?遵循了哪些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难点在哪里?哪些学生自己能学会,哪些需要教师教。能挖掘哪些潜在的思维价值与数学意义?怎样读懂教材?【问题1】结合比较几块蛋糕或西瓜的大小,探讨判断大小的理由。如果眼前没有实物让你指认哪块大哪块小,你能不能告诉人家指认大小的根据是什么?这才是这个问题所要揭示的东西。①从大的能切成小的,从小的切不出大的。②整体大,部分小,整体大于部分。【问题2】结合比较几种杯子所装饮料多少的具体情境,探讨比较多少的方法及理由,体会方法的多样性。①圆筒杯的高度相同,口径大的装得多,口径小的装得少。②口径小的杯子可以放进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