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一年级数学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头脑中还只有一个“玩”字,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一堂课往往要强调很多次才能上完。怎样才能把一堂数学课上好呢?这是我们一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故事引入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所以平时上新课,我常常根据教材的内容,编上一段故事,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来导入新课。例如,我在教学《小兔请客》时,根据教材插图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在绿草如茵的小山坡上,住着小兔子一家。小兔为庆祝今天的生日,请来了一些客人,咱们一起看看热情的小兔是怎样招呼客人的,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这样,创设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动手操作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桌子有多长》一课时,通过让学生自己测量文具盒、铅笔的长度、课桌的高度等,亲自感知,体验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三、游戏教学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切以快乐为本。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到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中,因此在课堂上适当运用游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买文具》一课时,通过让学生模拟购物,将数学知识置身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数学应用意识。四、借助多媒体讲授新课,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情境,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并能积极思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