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分析题第1题(分析题)第一题拟建生产规模8X106t/a的露天铁矿位于山区,露天开采境内有大量灌木,周边有耕地。露天采场北800米处有一村庄,生活用水浅层地下水。釆矿前需清理地表、剥离大量岩土。生产工艺为釆矿一选矿一精矿外运。露天采场平均地下水涌水量12500m3/d,用泵疏干送选矿厂使用。选矿厂年排出尾矿3.06X104m3,尾矿属第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尾矿库选在距露天采场南1000米沟谷内。该沟谷呈东西走向、纵深较长,汇水面积15km2;沟底纵坡较平缓,有少量耕地;沟谷两侧坡较陡,生长较茂密的灌木;有一由北向南流动的河流从沟口外1000米流过,河流沿岸主要为耕地。沟口附近有一依山傍水的村庄,现有20户居民。尾矿坝设在沟口,初期坝为坝高55m的堆石坝,后期利用尾矿分台阶逐级筑规,最终坝高140m,项址下设置渗水收集池。尾矿库渗水、澄清水回用生产,不外排;尾矿库设有符合防洪标准的库内、外排洪设施。为保障尾矿筑坝安全,生产运行时坝前需保持滩长大于100m的尾矿千滩。1、应从哪些方面分析地表清理、岩土剥离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露天采场运营期的主要水环境影响有哪些?3、给出尾矿库区植被现状调查的内容。4、简述运营期尾矿库对环境的主要影响。5、尾矿库建设是否涉及居民搬迀?说明理由。第2题(分析题)拟对某连接A、B市的二级公路进行改扩建。该二级公路于2002年通车,目前公路两侧主要为农业区,沿线发布有多处村庄、学校。公路跨越X河和Y河,跨X河的桥梁下游3km处为A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Y河为Ⅲ类水。改扩建工程主线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线路充分利用现有二级公路进行改扩建,部分路段无法利用将废弃,改扩建工程仍在原桥址跨越X河和Y河,水中设有桥墩。新建一处服务区和两条三级公路标准的连接线。沿线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1、列出本工程主要环境保护目标。2、现有二级公路环境影响回顾性调查重点关注哪些内容?3、为减少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改扩建工程施工期应釆取哪些污染防治措施?4、为确保运营期饮用水源安全,对跨越X河的桥梁需采取哪些工程措施?5、结合本工程特点,提出保护沿线耕地的主要措施。第3题(分析题)第三题某水电枢纽工程为西南地区A河梯级开发中的一级,水库具有日调节功能。水库淹没和永久占地15km2(含耕地263hm2,其中247hm2为基本农田),临时占地239hm2,其中基本农田50hm2,其余为林地、旱地、灌草地等,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需搬迁安置移民2700人,分5处集中安置点安置;生产安置移民3960人,拟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安置。经土地平衡分析,仅可新增高质量耕地160hm2,用于补偿工程所占基本农田。工程影响区生态环境脆弱,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河谷植被主要为灌草丛和灌丛。水库淹沿线以下有3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枢纽建设区及周边为粮食高产区。河流坡降大,库区及入库河流生境良好,鱼类资源丰富,以适应流水生境的鱼类为主,其中有某一地方特有的洄游性鱼类卵苗需长距离顺水漂流孵化,库区内分布有该鱼集中产卵场。1、列出运行期水文情势变化对库区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2、说明本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3、本工程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应注意什么问题?提出国家二级野生植物的保护措施。4、按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原则,本工程还应釆取什么措施。第4题(分析题)某油田开发建设工程一新开发的区块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区域面积30km2。新开发区块与已有区块相邻,依托已有联合站。开发建设工程设计年产油3.0×105t,原油通过新建的70km管线输往已有的联合站,经脫水除气处理后外输,脫水除气过程产生的天然气不含硫,用作燃气伴热加热炉燃料,加热炉用于原油输送伴热。该联合站原有3太A性10t/h燃气伴热加热炉,2用1备;2台4t/h燃煤供暖锅炉,1用1备;在联合站预留场地新建1个5×104m3原油储罐和2台B型10t/h燃气伴热加热炉;联合站内部分设施有非甲烷总烃排放;联合站周围200m范围内为平坦空地。新建的输送管线中有5km沿途两侧分布稀疏灌草,该段管线Ikm外有稀疏胡杨林分布。环评中确定的生态评价范围包括油田开发区域、联合站及周边和输油管线中心线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