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局工作总结报告20xx年是实施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年,是十二届全运会和十四届市运会举办之年,也是备战省十八届运动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市体育系统坚持以“体育即民生、体育即精神、体育即科学、体育即公平、体育即经济”为工作理念,发扬“事事争当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新时期常州体育精神,敢为人先,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圆满完成20xx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市体育事业在高起点上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市再次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因十二届全运会常州作出的突出贡献,市体育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一、全面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20xx年,市委市政府再次将“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纳入民生幸福十件实事之一,我们按照三年目标两年完成的要求,全面加速推进“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为110个社区、自然村更新和新建健身器材,全市基本实现了市、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群众体育设施的“全覆盖”,全市老小区、新建小区配套体育设施建设达标率100%,所有城市社区均通过省级验收,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我们全力实施全民健身“510工程”:一是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建设,积极举办金坛茅山健身大会、溧阳天目湖全民健身徒步大会、武进太湖湾龙舟赛等10项全民健身活动赛事,不断挖掘群体赛事内涵,扩大赛事影响;二是大力推进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设,创建xx区雪堰镇和xx区罗溪镇2个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和15个市级全民健身示范工程,新增75个省级全民健身优秀站点和100个市级全民健身优秀站点;三是大力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新增17所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四是大力支持乡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建设xx区洛阳镇、xx区新桥镇、xx区青龙街道等13个乡镇(街道)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五是大力发展全民健身特色团队,建成金坛健身第1页共5页排舞、溧阳木兰拳、武进阳湖拳、新北太极拳等11支人数在500人以上的特色团队。与此同时,市体育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体育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探索实施“3+2”模式,实现体育组织乡镇(街道)全覆盖。积极开展等级评估,进一步规范各类体育组织,目前,全市已建有4a级体育社团11家、3a级体育社团19家。实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对体育组织承办各项赛事活动或代表常州组队参加赛事活动给予奖补,激发了社团组织举办活动的热情。在省体育局开展的全民健身工作考核中,我市连续第三年名列全省第一。二、全运会创历史最好成绩,十八届省运会备战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全力做好全运会备战参赛工作。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本届全运会常州共有103名运动员参加田径、游泳、拳击、羽毛球、跆拳道、垒球、曲棍球、手球等项目比赛,共获得10枚金牌。其中,我市承办的三支专业队在本届全运会上,江苏女垒获得冠军,女曲获得第三名,女手获得第四名,全面完成全运会参赛任务,为我省代表团较好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作出突出贡献。二是积极组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薛晨在2013年世界沙滩排球锦标赛获得冠军,成为xx市第十八位世界冠军;铅球运动员高阳获得亚洲田径锦标赛季军。共组织978名运动员参加了游泳、田径、跳水、体操、射击等25个大项、516个小项、138个组别的省级比赛,共获得金牌89.5枚,奖牌255.5枚,总分2740.5分,金牌、奖牌、位列全省第五位,总分位列全省第六。三是稳步推进十八届省运会备战工作2013年我市成功注册运动员1428人,教练员159人,骨龄拍摄942人。十八届周期我市各训练单位的参赛项目队伍全部组建到位,同时结合梯队建设,已启动十九届甲乙组适龄运动员的招生工作。全市备战队伍实际在训人数已超过2500人。四是人才输送和竞技体育贡献名列全省前列。2013年我市和xx区人才输送均名列全省第一,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常州名列全省第四,武进名列全省第二。xx市体育运动学校、xx市青少年业余体校、xx市军体学校、xx市xx区青少年业余体校、xx市青少年体校第2页共5页等五家单位被命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