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分离焦虑有对策导读: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当孩子和亲密的抚养者面临分离时,会产生一种不安情绪和不适应行为,而这种情绪和行为,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它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每个孩子都可能会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例如:越小的孩子,会表现出来紧紧抱着父母不放、害怕、非常爱哭;而较大的孩子,则会有惧怕的表情出现、情绪非常不稳定、又叫又跳的、耍赖、哭躺在底上不起来等等。分离焦虑症对孩子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并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其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娇惯溺爱,使孩子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差,生活技能缺失,自理能力差,一旦要走出家门离开父母亲人,便不知如何应对,这是产生孩子分离焦虑症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分离焦虑的,有些孩子面对陌生人或陌生环境,丝毫没有陌生害怕的情形,而且还能和别人玩得很开心。怎样可以防御宝宝的分离焦虑呢?一、降低亲子依恋强度因为孩子将父母作为自己安全的港湾,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来完成,所以在父母离开时便会产生这种分离焦虑,因而降低亲子依恋程度,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受到成就感,知道自己能独立完成,自己是可以的。二、积极的引导多给孩子创设一些丰富并且适宜的活动环境(如:早教中心)让孩子之间多些沟通和互动,并且在此间可以寻找多种乐趣。在孩子上早教课之前要让孩子知道早教中心是个有趣的地方,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也可以玩游戏,使孩子对其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三、形成新的依恋关系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在带孩子上课前和下课后,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与老师友好的交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四、增强多种环境的吸引力每当上完课后,家长不要着急带孩子回家,可以陪孩子在活动器械上再多玩一会儿,但要注意安全。当孩子玩得高兴时,家长要表示应该结束了,并答应他明天或者下次再来玩。这样,孩子可能会“怀念”玩耍的情景,下次更有了来上课的积极性。五、注意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3岁以上宝宝)焦虑的产生有时还因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孩子特别在上幼儿园后,在幼儿园需要自己动手的事情不会做。孩子的哭闹就与生活技能的缺乏有关系,尤其是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自然也就想起妈妈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尤其(2-3岁间)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家长在指导时不要心急,因为你越着急,孩子就越紧张,越怕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