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土地改革》课时练习《土地改革》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C)①建立土地公有制②解放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④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土地改革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A)A.背景B.内容C.性质D.影响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地区是(B)A.老解放区B.新解放区C.少数民族地区D.边远地区4、小明的爷爷曾经参加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宣传工作。当时小明的爷爷向农民宣传的土地改革的重要文献最有可能是(D)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5、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A)A.得到土地B.反腐败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工业化6、1950年,辽宁金县经过土地改革,三十里堡梅家村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了花生和棉花。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土地改革(C)A.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变B.消灭了农村的贫穷落后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粮食生产获得了巨大丰收7、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C)A.1937—1945年B.1946—1949年C.1950—1952年D.1953—l957年8、“地主”一词在我国政治生活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中完全退出是在(B)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B.土地改革完成后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9、学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内容应形成的整体认识是(D)A.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采取的行动B.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斗争C.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D.巩固新中国政权而采取的措施10、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B)A.有地的富农B.无地或少地的农民C.有劳动能力的领导人D.无地的工人11、美国学者易劳逸在他的《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中写道“国民党在农村的失败是由于当局一无能力保证农民的土地、安全和食物极大地削弱了农民对政府所持有的尊敬。”中国改善这一状况是在(D)A.新中国成立后B.西藏和平解放后C.抗美援朝胜利后D.土地改革完成后12、下面对1950年—1952年底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A.三亿多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B.彻底废除了农村的土地私有制度C.农民真正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D.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向恢复和发展13、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利是(A)A.所有权B.使用权C.经营权D.管理权14、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DC)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③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④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反映的是(C)A.三大改造B.“一五”计划C.土地改革D.大包干二、非选择题:16、材料一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他们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材料二到1952年底,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