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银峰中学学员姓名许春梅课题名称相交线科目数学年级七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学习者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特点,让学生借组已有的几何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能由实物的形象想象出相交线、平行线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增强对相交线、平行线的生活原型的认识,建立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对顶角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对顶角、邻补角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建立空间观念。2.通过分析具体图形得到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三、知识与技能1.理解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形中辨认对顶角与邻补角。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并理解“对顶角相等”的说理过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相等”的性质。难点:“对顶角相等”的探究过程。教学资源小木棍、剪刀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找出相交线、平行线,引出本节课。教学活动2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1.教师出示剪刀提出问题:一把张开的剪刀,能联想出什么样的几何图形?2.出示两条相交小木棍,教师转动小木棍,并板书画图。1)观察这些角有什么位置关系?2)对顶角有什么大小关系?教学活动3探究对顶角相等1.举出生活中应用对顶角相等的例子,通过学生的举例,让学生借助邻补角互补,推导出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教学活动4实际应用1.应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问题:(1)直线a、b相交,∠1=400,求∠2、∠3、∠4的度数。(2)找出图中∠AOE的对顶角及邻补角,若没有请画出。(3)如图,翘翘板的左臂由水平位置被压下了150,求这时翘翘板右臂OC’与支撑杆OA所构成的夹角的大小。(4)已知图中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OF平分∠BOD,∠COB=∠AOC+450求∠AOF的度数。OCC’BB’‘A150CDBFO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