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品德教育及其评价系统的探索和改革【内容提要】德育评价是德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德育评价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条件,尝试建立“生态—激励性”品德测评系统,有可能将品德测评的科学化进程推进一步。现代品德测评的特点是发展性、主体性和生态性。【关键词】德育评价/品德结构/品德测评【正文】一、问题的提出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和任务,长期以来,许多学校认真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但对德育评价则十分简单,存在的问题是十分突出的。德育评价具有导向作用,教育者如何评价以及什么样的评价结果都将直接影响德育教育,为更地开展学校德育教育,使德育评价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学校德育教育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要有明确的德育指标同时具备网络化的评价组织。德育指标是以德育任务为前提拟订而成的,实际上是对德育目标的分解,是德育评价的更为具体的标准。《中学德育大纲》规定德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以此为任务分别对初高中不同阶段作出了不同的德育目标,归纳起来就是“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素质,包括敬父母、师长,尊老爱幼的伦理教育,公民意识、民主法制教育,以至逐步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交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健全的心理素质、独立的人格、创新精神、审美能力等;培养既能为国家的命运又能为自己的个性发展承担责任的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德育的评价范围实际上是很广泛的,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学校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既要结合学生守则中所规定的全部常规要点、文明行为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方面的全面考核,也要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参加活动态度等的全面评价。分解成的德育指标对评价过程有着直接的规定作用,可以这么说,有什么样的指标就有什么样的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评价结果。因此,德育指标有着方向作用,对具体的德育教育过程又有着指导作用。网络化的评价组织是指学生在某时期有着一个比较综合的思想认识,例如关心集体(反之即是漠不关心)、尊敬长辈(反之则是无礼貌)、纪律观念强(反之则是无组织纪律)等,但对这个比较综合的思想,其反映在实践中则可能出现两面性,即在校一面在家一面,教师面前一面教师背后一面,这个教师面前一面到那个教师面前又是一面等等,尤其是当代学生的思想、生活越来越复杂,要求评价的广度也越来越广,因此,要全面评价学生,就必须是多人参与,构建一个评价网络;同时,德育评价是对评价对象(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之一,是对学生某阶段思想和行为的肯定性的激励和否定性的批判。评价方法的正确与否,评价结果的恰当与否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要把基础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基础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的原有基础的评价,包括思想意识、认识水平、行为规范、学习目的、人际关系等等。实际上是这个评价对象已达德育指标的底线。德育评价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是对全体评价对象都发生关系的教育活动;而评价对象各个个体之间有着千差万别,对德育指标的理解程度及实践程度不一致。因此,对各个评价对象而言,经过教育达到德育指标的绝对值(即结果:指评价对象对德育指标的认识程度及实践程度)是不一样的。但并不能因为这个值不一样,就错误地作出“优”、“良”等德育成绩的判断。评价既是尺码,是对评价对象作出阶段性的检验,但评价更是一种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教育人,是为了有助于对评价对象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提出最优化的教育方式。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把基础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在掌握其原有德育水准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评价,判断其对德育指标的认识是提高了还是退步了,其实践行为是距离德育指标要求更近了还是更远了。这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