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活动《大米是怎么来的》设计者谭梅活动目标1、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增强爱惜粮食的意识。2、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及与人们的密切关系。3、尝试根据牙齿特点仿编儿歌。活动重点了解水稻的生成过程。活动难点增强爱惜粮食的意识。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引发猜想提问:妈妈端来的是什么饭?猜猜大米是怎么来的呢?(二)观看课件,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I.出示图画书封皮。集体观察、认读书名《大米是怎么来的》。2.观看课件,欣赏故事。提问:(1)大米是怎么来的?(2)农民伯伯先在田里撒上什么?(3)秧苗长出来以后,再种到哪里?(4)为了让秧苗长得更好,农民伯伯还要做什么?(5)稻穗什么季节长成?如果有麻雀来吃稻谷怎么办?(6)怎样把水稻从田里割下来?(7)特别饱满的稻谷为什么要藏起来?其他的稻谷是怎样变成大米的?3.欣赏诗歌《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进行小结。(三)圈片排序,增强爱惜粮食的意识1.出示不按顺序摆放的水稻生长过程的图片,说说每张图片的意思(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收割)。2.各组将图片按水稻生长过程进行排序。3.请各组展示介绍,集体评价。4.讨论:大米来之不易,应当怎样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并爱惜粮食呢。(四)游戏巩固,了解水稻与人们的密切关系1.扩散思维:大米除了可以蒸米饭,还可以做什么?(做米汤、米粉、米酒、凉粉、雕刻、化妆品等)2.巩固游戏。如教师说“蒸、蒸、蒸米饭”,幼儿就表演蒸米饭的动作.说完后,幼儿摆个动作不动,教师来“闻一闻”米饭香不香:教师说“酿酿、酿米酒”,幼儿表演酿酒的动作,做完后幼儿不动,教师再“闻一闻”米酒香不香等。也可请个别幼儿发指令,钟活动延伸:播放种水稻生长视频,阅读幼儿用书,进一步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