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切实抓好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素质教育][摘要]素质教育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素质教育。本文是根据笔者在实际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经验来谈谈如何切实抓好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素质教育。希望能对大家提供些参考。[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身体素质、劳动技能各方面素质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即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学校,学校实施素质主要通过学科教育来完成。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大任务,在完成素质教育目标任务中,发挥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极为重要方面之一。当代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长辈呵护,缺乏独立生活与艰苦生活的磨炼,加之学校“应试教育”影响,导致学生依赖性强、自我管理能力差、思想品德下降、道德法制观念淡薄、创造性思维不强。试想,这样的学生对社会能做多大贡献呢。长此下去,二十一世纪谁主沉浮。中国教育,已由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移,这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务必切实抓好素质教育。那么,如何切实抓好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素质教育呢。一、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俗话说,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而品德不好则是危险品。显然,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必不可缺的一项内容。素质教育必然要求思想品德课理所当然地成为学校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主阵地。然而,在以往“应试教育”模式下,第1页共4页思想品德课教学成了纯理论灌输,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很少有联系自己实际的机会。加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思想品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不少学生思维空虚、是非不辨、情绪消极或得过且过、贪图享受,极少数学生由此走上自暴自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思想品德课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传授知识同思想品德融为一体,加强对学生进行“五爱”、“三观”教育。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落脚点,具重要现实意义。教学中,教师对科学基本理论坚信不移,不为各种错误思潮所左右,摸准学生思想脉搏,实现各种有效教学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如讲(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可持续发展战略时,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传授,更重要在于选择生动典型的材料和事例,靠教师满怀激情的讲授去调动学生情感因素,从而推动学生去相信和追求可持续发展思想,并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浪费资源、不注意环境卫生的状况不断地加以引导,从而让学生达到知行统一,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一个学生如果对所学课程毫无兴趣,就谈不上学习效果如何,更谈不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正如高尔基所指出:“自己不想学,谁也教不会。”爱因斯坦也曾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亦是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崇又必不可缺的内容之一。思想品德学科由于本身内容单调、深奥、理论性强,加之教师讲授方法差距,历来是学生学习中不感兴趣的学科。这样,在思想品德课中充分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学中,建议用对比法、比喻法、图表法、拆散法、举例法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掌握,并辅以合理现代教学手段,就会形成学生愿听、易听、想听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培养兴趣,接受知识。如讲(教科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法律特征时,由于该内容本身相当抽象、枯燥、乏味,因此可采用对比第2页共4页法、图表法、举例法,教师通过举出生活中大量典型的违反法律与道德的行为,并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展现出来,这样把枯燥乏味的内容转变为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