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摘要:民主监督是“自下而上”的非权力性监督,它通过提出意见、建议、批评来协助党政机关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加强民主监督,有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但是,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民主监督并不具有法律强制力,虽然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强调民主监督,但实际情况往往是重视不够,流于形式。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我国民主监督存在的现状,具体阐述和分析了我国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民主监督的方式、方法。关键词: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民主政治一、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现状在我国民主党派指出中国共产党之外的八个参政党的统称,包括中国民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以及九三学社。我国多党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互相监督,这种党际监督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把国家公权力的运行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由于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所以“互相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执政的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主要有这样几个内容: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中共依法执政、履行职责和为政清廉等。民主党派实行民主监督的途径包括:参加人大组织的调查研究并提出意见;在政协中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向中共党委或职能部门提出正式建议;出任政府或司法部门的工作,参与执法监督;参加重大问题调查和专项考察活动。自建国初期我国建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来,各民主党派在民主监督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出了不少的建议,对于完善党的科学执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经过60年的发展,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职能不断完善。(一)民主监督范围不断扩大1989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要任用符合条件、具有专业知识的无党派人士、民主党派成员参与工作。同时,要根据民主政治建设情况,结合实际,不断扩大此类人员聘用范围。此后,各级党委和各地政府又连续制定了不少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意见,从各方面、各个角度对民主监督实施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细化,使得民主监督确实得到了政策保障。(二)民主监督可行性更强民主党派实行民主监督需要了解相关政策同时要了解社情民意,只有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的提出政策建议。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目前,各党派已经基本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在政策方面,由于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不断提高民主党派的参与度,所以,民主党派对重大政策措施的理解已经很到位,一定程度甚至超过了某些政府部门对政策的理解;在对社会的认知上,由于民主党派充分参与了政协、人大以及统战组织的各类调研、视察等工作,并且由于政府行政透明度的提高,民主党派有了更多的了解社情民意的途径,这对于开展民主监督是极为重要的。(三)民主监督途径不断扩大随着我国政治改革的推进以及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完善,民主党派实施民主监督的途径也得到到了丰富和拓展,总的来说,民主党派的监督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通过座谈会、民主协商会议等直接向政府和各级党委部门反映情况;各民主党派通过其人大代表向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意见和建议;各民主党派通过其政协委员向各级政协提出参政议政的意见,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张;各党派通过本组织的期刊、杂志以及撰写的报告等途径来形式民主监督的职能。(四)民主监督效率大不断提高随着我国民主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基层民主的发展,各级党政部门对民主监督工作的重视也在不断提高,十七大后各地先后掀起了一股不搞形式主义、求证务实的工作作风。在这个背景下,民主监督工作得到了切实的推进和发展,出现了不少新的形态。例如,从有些地区的纠风办在深入调查之后,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举行会议,事先不定调子,不统一口径,这种工作形式对于民主监督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又如民主党派利用政协平台,对党政工作提出直接的批评意见,不见减少了民主监督环节,更提高了监督效率。二、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根据笔者的理解,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应当是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而...